“双提升”3年 江苏节地战略搭上供给侧改革快车

24.06.2016  16:39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同时还背负着“资源小省”的尴尬,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的制约因素,这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自2014年江苏率先提出“双提升”口号以来,“提升节地水平、提升产出效益”已成为全省上下节约集约用地的一致共识,节地成效有目共睹。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江苏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下降了33%,全国平均水平是24.18%,与此同时,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反而增长了50%。

  供给侧改革方兴未艾,江苏的节地战略又被赋予全新涵义。如何通过土地这个供给侧重要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目的,这是江苏面临的新课题。

 

 

  制度创新 解除束缚用地观念的枷锁

  工业用地年限50年,一次性出让,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已是定律,但在常州,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偏偏打破了定律。

  在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桂花路旁,两栋高大厂房已经封顶,这是中兴能源在园区计算机项目的数据机房。据钟楼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杨剑介绍,这片82亩的土地由中兴能源先租10年,待该项目税收产出达到约定目标后再供地。将来若该项目IPO上市,开发区将以相关基础设施、土地租金和其他优惠折价入股,最终从市场退出。

  “弹性出让方式既没有违背国家政策,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又为政府资金投入找到了良好的回报渠道”,杨剑说。而对企业来说,由政府投建基础设施、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这是一个双赢的格局”,中兴能源的项目经理邹崑对这样的方式显然很满意。

  正是在工业用地供地方式上不断探索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落户钟楼区开发区的一些新兴产业项目成为直接受益者,开发区也得以用全市0.39%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市4.6%的地方生产总值。

  在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一块寸土寸金的地方,一栋16层的高楼正拔地而起,这是当地政府为解决前来办事群众停车难问题而兴建的立体停车场。根据相关规定,停车场可以享受划拨用地政策,但由于原有规划建筑容积率较低,考虑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产应当显化等综合因素,这块不到7000平米的土地在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容积率的前提下,供应方式由划拨调整为出让,出让金2085万元。

  此番变革后,不仅国有资本增加,停车位也由200个增加到653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严金明教授对此评价:南通市政务中心停车楼项目变无偿划拨为有偿使用,顺应国家土地改革潮流,增加了国有资本,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盘活存量 让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

  在常州市武进区的西太湖畔,一个占地236亩的“西太湖影视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栋不同风格的建筑已初具雏形。据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余立新介绍,这个影视基地是利用原常州减速机总厂9.3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改造而来,计划建设国内独具特色的以红色题材、军旅题材等5大影视场景为主的内景棚和外景区,目标是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影视新媒体拍摄基地。目前基地已引进15家影视企业和8家名人工作室,6部戏相继入场开始拍摄。

  在南通经济开发区,在原破产企业华东粮仓80亩废旧工业用地上,一个重点吸纳高新技术企业的双逸创业园已初具规模,380家企业入驻,90%的厂房已出租或销售;在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市楚州区,建在一片芦苇地的江苏国信淮安燃气发电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这个投资50亿元的项目未占用一分农用地和耕地,成为淮安“少占地、多投入、高产出”的典型项目。

  “空间优化、五量调节、综合整治”,这是江苏“双提升”的三大战略,“五量调节”中一个重要是方面是盘活存量。为改变既有建设用地因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善而利用率不高的状况,以“腾笼换鸟”换取效益最大化成为不二选择。

  常州减速机总厂原来税收只有几百万,西太湖影视基地全部建成后,税收预计增加上百倍;改造后的双逸创业园投资强度增加5倍,亩均税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5万元;淮安燃气发电厂一年建成投产,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1亿元税收。

  “盘活存量的实质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纠正要素错配、促进要素适配,提升要素优配,从而达到调结构、转方式的目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副处长吴飞如是说。

   引进增量 缓解人地间的尖锐矛盾

   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总产量列全国第五,地少人多矛盾十分突出,如何缓解人地矛盾,引进增量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距南通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黄海之滨通州湾,一片约4000亩的滩涂改造地上,今年春播的甜高粱和田箐长势喜人,西瓜苗已伸出枝蔓。谁能想到,一年多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程知言带领他的团队,利用专利技术对这片盐碱地进行综合改良,通过降低盐分、提高有机质恢复土壤肥力。

  据了解,通州湾盐碱地改造一期500亩将在近期通过耕地质量验收,“3年之内,我们改造过的4000亩盐碱地将形成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瓜果、蔬菜种植等为配套的农业开发示范基地。”程知言对此信心十足。他的目标是通过快速集成改良滩涂资源,为全国7500万亩滨海盐碱地治理树立行业标准。

  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的淮安市盱眙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玄武岩资源储量全省第一。前些年由于大量采矿,遗留下的废弃采矿宕口和砖瓦窑占地达1.5万亩,其中大部分可复垦为农用地。

  记者在盱眙县桂五镇的桂五村看到,2015年开始复垦的188亩采矿废弃地已种上了玉米,西瓜等作物,并且全部分给桂五村的15户村民,“今年是种植作物的第一年,两年后复垦的耕地就能达到正常肥力了”,盱眙县国土局局长郭茂介绍说,复垦耕地指标10%奖给乡镇,在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通过复垦就可以达到占补平衡。

  高标准厂房 不仅是层数比过去高

  江苏的节地“双提升”战略,实际上是两手抓,一方面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增加产出效益。如何达到效益最大化?建设高标准厂房,向空中和地下要资源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在江苏众多的工业园区,厂房层数多已设计到四层以上,容积率也控制在1.6以上。在常州西太湖医疗产业孵化园,最高的厂房建到了7层;在南通经济开发区的双逸创业园,80亩工业用地上总建筑面积23.15万平方米,容积率达到了惊人的4.32,创造了开发区工业项目容积率的最高纪录。

  在充分利用地上空间的同时,不少工业园区还积极向地下空间要效益。在常州创意产业园,8万平方米的地下室被改造成了南北通透的下沉式广场,配套健身中心、食堂、精品超市等公共设施;在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被整合在一起,包括空调、自来水、消防、强弱电等诸多管道集中建设在地下,园区规划建设中心主任李世彦笑称这里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集体宿舍”。这些地下建筑在满足园区配套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高标准厂房不仅仅是层数高、容积率高,更是建设标准高、配套服务标准高”,吴飞解释说,工业厂房对承重、噪音、振动都有要求,随着层数增加,建设标准必须同步提高。更重要的是,企业密集入驻后,园区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配套服务。以南通经济开发区双逸创业园为例,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生产、生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管家服务,甚至如何帮助企业在平峰谷之间错峰用电节省成本,园区也通过储能中心给解决了。

  高标准厂房建设改变了过去小企业布局散乱的现状,在节约用地的同时,高投入高产出成为常态。双逸创业园总经理江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他通过司法拍卖拿下这80亩地成本比拿同地段净地还要高出近3倍,但5月份他们核算的亩均税收达到了225万元,高出南通平均水平20多倍!

  高标准厂房建设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优化布局和提供优质服务,真正达到了“规模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效果。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闽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江苏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每亿元780亩下降到520亩,与此同时,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则由每亩12.8万元增长到19.2万元。

  虽然每亩复垦成本需要3万多元,但相对于农用地征收成本和建设用地出让价每亩十几万的行情,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显然是划算的,“这是一件政府、群众、集体经济三方受益的事,更不用说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成效了”,桂五镇镇长顾明志显然对这笔账算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