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要点调整状态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考前指导

16.04.2015  18:41

  中国江苏网4月16日讯 主讲人:张永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新海高级中学高三文强班,曾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德育精品课程评比一等奖、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特等奖、市语文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2年执教《北方》一课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精品课程评比一等奖。

  从《考试说明》和最近的高考研讨会上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江苏高考无论是试卷结构还是试题类型将延续2014年高考风格:

  语言基础知识考查将继续坚持选择题形式,以应用能力考查为主,像字音字形这样纯识记的考点不会再考。古诗文阅读要多多关注论述类文本,现代文阅读选文趋向于名家和经典。作文虽然是新材料作文,但是对叙事性材料并不很认同,因为它会导致作文立意边界过宽而在界定上存在麻烦和难度。所以在涉及审题问题上,江苏高考不是“自由派”,审题很重要,前提丢了,后面就没办法界定。

  了解知识现状

  明确复习要点

  从我市几次模拟考试失分情况来看,议论性文言文理解起来难度远远超过传统的人物传记,所以许多学生翻译题得分不足一半。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在最后一阶段多选择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的议论性散文进行训练。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了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这种体裁,散文的考查远远不够,许多人忽视了散文的学习,这也导致了在全市二模考试中,有许多学生根本读不懂那篇外国散文,希望考生能够精选一些非叙事性的散文来培养自己的语感。其实,阅读题失分主要原因是考生理解能力偏弱,而并不是答题技巧缺失,所以说最后一段时间还是要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答题技巧的简单整理。

  调整学习状态

  提高应试效果

  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一些考生抱怨高考语文成绩与平时成绩有较大反差,正因为这个现象,所以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语文不好学,成绩最不够稳定。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认真分析学校近几年高考语文成绩,绝大多数平时语文优秀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依然突出。因此,老师分析认为,之所以有的考生成绩出现失常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无为而治,认为语文重在平时,不是靠最后几天,所以最后几天没有认真调整学习状态。而实际上语文是一种连续学习看不出明显进步而几天不学习退步就很明显的学科,切记,语言学科都非常重视语感培养的,学语言决不能一曝十寒。所以建议考生在最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也要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该记忆的认真记忆,该训练的认真训练,该整理的认真整理。

  ■ 问题回应:

  问题:怎样提高阅读题的概括能力?

  解答:2014年江苏高考文言文最后一道选择题已经改成了一道信息概括题,至此直接考查信息概括能力的题目已经全面覆盖一份高考试卷,从语知到文言文,从诗歌鉴赏到现代文阅读,所以说概括能力已经成为语文考查的主要能力。很多学生做这方面题目时,主要从文本中找答案,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常常找错或者找漏,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全理解文本。其实概括能力在高考能力考查层级中属于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在理解和识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所以许多学生并没有理解文本就匆匆作答,答案必然有错误。因此提高阅读题概括能力的关键还是理解文本。

  问题: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深刻?

  解答:关于“深刻”,《考试说明》中解释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它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能揭示社会生活中富有意蕴的人和事,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就是有深度的文章。这种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需要考生对作文材料或话题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应力和生动的表达力。所以它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议考生不要刻意追求自己文章深刻,但是在考场上有一个技巧可以让你的作文深刻一点,那就是灵活运用“点睛”之笔,以名家哲理性的语句时时点题、处处着旨。

  ■ 下期预告:

  高考作文专题辅导

  主讲人:仲玉梅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教师

  (朱萍 整理)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