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艺人刘正坤:8年整理百万字宝卷
近日,由我市讲经艺人刘正坤手写整理的《城隍宝卷》、《佛祖宝卷》两部书稿正式完结。自2008年,这位醉心讲经艺术的泰州市级非遗传承人有了整理出版宝卷代表作的想法以来,8年时间里,他已经搜集整理了近百万字的宝卷文本资料。
小木匠到“小佛头”
1963年出生的刘正坤,在高考时因高烧致发挥失利,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刘正坤家中经济贫困,无力让他继续读书,无奈便拜师学了木匠活儿。脑瓜聪明的他总喜欢在做工休息时哼唱些小调,身旁一位老人见他嗓子清亮,吐字清晰,随口建议他不妨去学着讲经。年轻的小木匠突然眉心舒展,开心地拍手称道:“这个建议好!”
原来,刘正坤从小就喜欢听讲经,听上一夜还能记得不少。在老人的指点下,刘正坤拜入当时有名的讲经艺人袁戈生老先生门下,开始了佛头生涯。
学讲经并无文本可依,师傅讲经时,刘正坤一边在旁端水、递毛巾,一边默记师傅的讲经内容和把式。袁戈生总喜欢趁着转场的时候,考验徒弟究竟记住了多少。记忆力惊人的刘正坤几乎从未让师傅失望过。
在刘正坤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靖江“做会讲经”十分风行,最忙的时候,师徒两人一个月要赶28场会,有时甚至要做到除夕早上。就在这样几乎马不停蹄的场次更迭中,刘正坤靠着细心、聪慧与悟性,尽习袁戈生老先生衣钵,正式出师讲唱。在佛头这一行中,当时年仅20岁的刘正坤年龄偏小,所以一开始大家喜欢称他为“小佛头”。
让讲经艺术走上南艺课堂
“小佛头”虽然年纪小,讲起经来却呱呱叫,深受大家喜爱。
刘正坤说,老百姓是讲经好坏的“试金石”。讲经考验的是佛头的知识、经验和临场发挥水平。佛头要学会挑出主要情节,并尽可能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有感情,讲出故事的冲突跌宕,老百姓才爱听,反之,如果平铺直叙、寡淡如水就容易被淘汰。如今已年逾五旬的刘正坤,声音仍旧清亮,说到精彩之处,双目炯炯,神态万千。听者目不转睛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两耳不想错过任何一字一句,一颗心也跟着他为剧情人物纠结。
近年来,刘正坤先后被评为靖江市级、泰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曾先后多次接待来靖考察宝卷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泰州百姓名嘴演讲大赛、江浙沪千年宝卷讲唱交流活动中也均以不俗表现屡屡获奖。2011年,他更应邀为南京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师生现场讲唱靖江宝卷,让靖江这项草根文化登上大学殿堂。
搜整宝卷留予后来人
似乎每位有担当的艺人,都会或多或少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心中的牵挂,并希望尽可能地贡献一份力量。
2008年,靖江宝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刘正坤就产生了将其讲唱的80余部宝卷中的代表性作品记录整理出版的想法。2013年起,受王国良老先生《火龙王升天记》一书集结出版的影响和启发,刘正坤正式开始着手这项事业。经过一年时间,他起早贪黑搜集整理出包含他讲唱的7部代表性宝卷(圣卷2部,草卷5部),并另外手写了靖江做会讲经及做会中的科仪等相关文章8篇,共计74.8万字。后来,这批文稿由我市非遗保护部门出版,并编入《活宝卷文库》。
该书出版后的近两年来,刘正坤对宝卷文本的搜集整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讲经之余,他四处收集宝卷文本资料,并先后在我市各乡镇农家、常州等地搜集到不少珍贵宝卷文本。刘正坤介绍,他所收集的这些宝卷文本大多仅有数千字,只是简单地记述了一个故事梗概。他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进一步充实,结合靖江老百姓的喜好,加入更为丰富详实的和声、道白等,形成了完整的文本。目前,他又收集整理出了约18万字的《城隍宝卷》和4万字的《佛祖宝卷》。同时,还整理了《浅谈做会用的斗》等文章,且这些文本全部都是闲暇时间,手写完成。
目前,他还有一本《儒释争雄传》在手创作。刘正坤告诉记者,他希望尽自己所能收集整理更多的宝卷文本,为研究讲经艺术以及传承讲经技艺做点贡献。 (全媒体记者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