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扬州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26.01.2015  10:56

  一、物流总量规模总体增长。预计201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万亿元,实现11084.9亿元,同比增长12.3 %;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568.2亿元,同比增长11.9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7%,与2013年持平;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32.0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GDP的6.4%,比2013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实现12680.4万吨,同比增长11.9%;货物周转量342.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3%;港口货物吞吐量12164.8万吨,同比增长21.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同比增长15.8%。 

  二、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全市生产用码头泊位350个,设计吞吐量能力12337万吨,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其中,内河港口各类码头泊位268个、沿江各类码头泊位82个,初步建成以扬州港区为龙头,仪征港区、江都港区为两翼的扬州港“一港三区”规划布局。境内航道纵横,现有航道183条,总里程2298.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516.2公里。初步形成市域“一环五射”高速公路骨架(“一环”即京沪高速、启扬高速和沪陕高速在扬州构成高速公路环线,环长约75公里;五射为京沪高速、启扬高速、沪陕高速江广段、扬溧高速、沪陕高速江六段),高速公路里程达317.8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环城公路高速化”。建成扬州泰州机场,开通北京、深圳等国内热点航线16条。铁路项目实现突破,连淮扬镇铁路、宁(仪)扬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加快规划建设。 

  三、物流集聚效应初现。自2007年以来,我市先后3次开展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新审核认定工作,经认定调整,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物流集聚区共计10家,其中,省级物流集聚区2家。市级以上交通物流基地13个,其中,省级物流基地4家,具备甩挂作业功能的物流基地5家,支持三种以上运输方式有限衔接的物流基地1家。预计2014年,10家市级物流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营业收入497.5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税收7.4亿元,同比增长7.9%。 

  四、品牌物流企业逐步涌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物流企业3160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17家,占物流企业总量的7%。“十二五”以来,全市围绕冷链、汽车、快递、化工物流等专业物流,加大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全市列入统计的快递企业47家,运营企业有EMS、顺丰、圆通、申通、中通等19个品牌。围绕仪征上汽大众项目从事汽车物流的企业共计40家,其中,在扬注册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