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常州市物流业工作重点

19.01.2015  10:29

  1、加快物流规划编制。加强与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好全市物流网络布局规划。加快启动《常州市现代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以及金坛、溧阳市现代物流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近期与长远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全市物流园区专项规划的编制。制定出台《常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意见》。 

  2、推进物流重点园区(中心)建设。在市区东、南、西、北交通枢纽、主干道、大型交易市场或工业集中区附近建设和完善一批功能集成、业态集聚、用地集约的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重点推进常州综合物流园区(奔牛-罗溪)、临港物流园区、武南物流园区、东港物流园区的建设,推动亚邦、凌家塘、恒耐、国药等物流中心的功能提升。充分利用常州市交通枢纽区域优势,大力推进奔牛港、常州港、空港等物流园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设施建设,尽快实现货物联运的“无缝对接”,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充分整合现有物流园区及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完善物流基础服务、配套服务和增值服务,增强服务能力。 

  3、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着力在综合物流、供应链物流、智能物流、物流贸易和物流金融等领域培养一批物流品牌,打造常州“名片”。鼓励诚通物流、海航物流、安邦物流、亚邦物流、易呼通等重点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联盟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物流企业或外包物流业务。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实施产业对接、融合发展。促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参与其供应链管理,形成一批能为产业链提供采购、配送服务的供应链服务商。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常设立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支持常州物流“走出去”,加快我市物流企业与国际化接轨步伐。 

  4、推进功能性平台建设。以现有新北、武进出口加工区为基础,积极申请综合保税区,加快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保税物流功能建设。拓展常州内河水运公共支线功能,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整合现有物流信息平台资源,研究制定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接口规范,建立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促进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服务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努力构筑常州市现代物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推进重点物流园区(中心)不断完善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打造全市物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标杆。推进常州钢材物流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提升钢材物流专业化水平,加强物流金融、电子交易等推广应用。推进凌家塘农产品物流中心公共信息平台和展示交易平台功能建设,提升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构筑常州生鲜直销网络。 

  5、推广物流技术应用。推广甩挂运输方式、集装技术和托盘化单元装载技术。鼓励RFID(射频技术)、EOS(电子定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DRP(配送需求计划)、ASS(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物流园区、物流项目中的应用,提高货物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运作质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以及智能配货等领域的应用。打造供应链全程可视可控的智能物流系统,提高全市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使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服务和安全等环节都有标准可依,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绿色物流,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 

  6、完善城市物流配送。建立城市物流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整合“淘常州”、常运物流等企业的现有物流配送资源,规范发展城市货运出租汽车,提高城市配送运输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集中存储、统一库管、按需配送、计划运输的方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等先进配送组织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按照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三位一体,构建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为城市配送提供运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