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一项目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01.2015  01:58

  中新江苏网镇江1月11日电(吴奕 明平)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由江苏大学袁寿其研究员领衔的“高效离心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先后经过网络评审、专家初评、公示、专家复评等阶段,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江苏大学近五年获得的第7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泵是液体输送系统的“心脏”,其中离心泵占泵类设备总量的70%左右。上至航空航天,下至核电站和核潜艇,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关键装备和通用设备。离心泵空化性能制约空军的飞行高度,还严重影响泵的振动、噪声及可靠性,多工况性能影响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效率影响节能减排实施和生态中国建设。

  一直以来,袁寿其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坚持自主创新,致力于解决我国离心泵产品在可靠性、效率及特种用途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问题。针对国防和工业领域急需解决的离心泵重大技术难题,为打破西方对尖端国防特种泵产品的技术封锁,实现重大工业泵产品替代进口,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项目组依托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计划、科技支撑等近10 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资助下,对离心泵理论、关键技术和高端特种产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历时10 多年时间,我们团队攻克了高效和高空化性能离心泵设计的关键科学问题,在研究离心泵内部三维湍流流动和空化流这一世界难题方面取得了突破。”负责人袁寿其介绍,项目提出和创新了离心泵现代水力设计技术,研发的6 种高难离心泵产品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离心泵系统节能15%以上。该项目获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授权发明专利 13 件和软件著作权7 项,制修订行业标准4 部,发表学术论文96 篇,其中被SCI 和EI 检索76 篇,出版著作4 部。

  这一项目研究成果已先后转让、应用和技术辐射了江苏、浙江、山东、重庆、陕西和辽宁等10 多个省市的100 多家企业,并被美国ITT、日本新明和、德国KSB 以及丹麦格兰富等国外著名离心泵生产企业采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新增销售额59.05 亿元、利润7.22 亿元、税收4.73 亿元;产品出口北美、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创收外汇1.92 亿美元。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海军大型舰船用泵、空军新型军机燃油泵、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和全国工业领域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国防和经济建设,预计每年可节电40.45 亿千瓦时,节约145.6 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1.5 万吨。项目在引领我国泵技术发展、加强国防安全、关键装备国产化和促进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完)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