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2017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07.02.2018  18:33





2017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1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1.2个和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3.01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54.8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97.22亿元,增长10.3%。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的四大特点。

(一)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较2016年提升0.1个百分点。从全年经济运行态势看,一季度增长7.7%,上半年增长8%,前三季度和全年均增长8.1%,增速季度间波动幅度保持在0.4个百分点以内,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在总体经济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2%,连续3年控制在2%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创下2010年以来新低,低于3%的省控年度目标。

多项指标实现新突破。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052.82亿元,增量相当于2000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创下近5年来新高;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110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突破2万美元,达到20890美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376.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达到54538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0亿元,达到6215.20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列统企业突破3000家,达到3037家,企业总数列全省设区市首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和2.5万亿元,分别达到30764.02亿元和25159.48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三次产业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70.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增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升1.1个和0.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6.63亿元,可比增长6.0%,增幅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提升0.2个百分点,同比加快1.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势稳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99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协同拉动。投资增速高开稳走。 全市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部分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带动下高开稳走。自3月份以来,增速虽有小幅波动,但一直保持12%以上增速。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1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较上年提升1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778.79亿元,增长1%,扭转2014年以来工业投资负增长局面;房地产投资2170.21亿元,增长17.6%;基础设施投资1357.2亿元,增长42.6%。 消费市场基本稳定。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2.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销售额规模占全省比重达19.0%,位居全省设区市第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4.66亿元,增长10.2%,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波动幅度在0.9个百分点之内,社零规模继续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454亿元,增长8.2%。 进出口较快增长。 进出口扭转上年负增长的局面,2月份以来累计增速均处于19%以上,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611.87亿美元,增幅由上年下降5.7%转为增长21.7%。其中,出口344.15亿美元,进口267.73亿美元,分别增长16.1%和29.8%,同比分别提高22.2个和34.9个百分点。

部分先行指标增势稳定。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回升。 年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3%,增幅自9月份以来稳步回升,全年各月增速均在11.8%以上。本外币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8.5%,增幅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货运量增速加快 全年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4.7%、35.2%,增幅同比分别提升9.5个和52.6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7.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5.3%,增幅同比分别提升5.1个和35个百分点。 用电量稳步提升。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1%,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升1.2个和0.3个百分点,增幅创年内新高。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同比提升。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4%,涨幅比上年扩大5.7个百分点

(二)转: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服务业主导地位继续强化。 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各季度增速保持在10%以上,均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净增量的贡献率超过七成,达到74.0%,高于第二产业48.9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8.1%的增幅中有6个百分点来自于服务业的拉动。全年服务业净增税收收入占全部净增税收收入的67.0%。服务业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撑产业。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超过五成,达51.9%,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达25%。全市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中,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比达到83.4%,对全市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8.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端智能产品、消费升级产品快速成长,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新能源汽车成倍增长,增幅分别达204.9%和171.8%;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增势迅猛,分别增长78.9%和78.3%。

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城乡居民消费呈现品质化、个性化新特征,文化、旅游、养老、教育、保健等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7.6%、36.5%、25.6%和12.7%。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9%以上;旅游总收入2157亿元,增长13%以上。以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为代表的享受发展型消费发展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5.7%、5.2%和8.3%,三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为52.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投资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 产业投资向提质增效转变。 2017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0.8%,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技改投资占比达到64.2%,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同比提升23.5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增幅1.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回落至12.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投资社会效益提升。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扬子江隧道北接线、纬七路东进二期、苜蓿园大街南延、龙西立交二期等项目建成通车,地铁4号线、宁和线一期等轨道交通线路建成运营,运营总里程达348公里,全市路网、轨道交通得到进一步完善。

对外经济结构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增长39.5%,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29.6%,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2.2%,同比提升27.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54.2%,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外资规模和质量提升。 全年外商投资企业新批项目数395个,实际利用外资36.73亿美元,增长5.6% 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行业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0.6%和21%;科学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6%、43.6%和80.7%。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落实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2017年末,全市城镇人口为685.89万人,城镇化率达82.29%,比上年提升0.29个百分点。

(三)进: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向好。 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营商环境改善,落实促进创业就业26条,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17年,全市培育自主创业者3.2万人,其中大学生创业6000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企业总数达到1850家。新增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41家,备案众创空间累计达到210家。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新产业加速成长。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2%。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新型显示、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链加速形成。继续加强重大项目引进和调度,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格力电器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中兴通讯智能制造全球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台积电、银隆新能源汽车等项目顺利推进,高世代液晶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下,高端服务业较快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高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18.2%和12.9%,增速分别快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0.4个、6.5个和1.2个百分点。

新业态蓬勃发展。 网络消费、休闲旅游等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长。 网络消费 增长 迅速 。2017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单位)共有6544家,其中有线上交易的企业(单位)达到693家,比上年增加158家,占限上批零业的10.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77.33亿元,同比增长50%,超过限上零售额平均增幅41.8个百分点,占限上批零业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7.9%增加到10.9%,提高了3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48.3%,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近4个百分点,表明在全市限上零售额8.2%的增幅中有近4个百分点来自于网上零售的拉动。 网络购物迅猛发展带动相关行业较快增长。 全年快递服务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6.34亿件,比上年增长34.1%,增幅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37.7%,对规模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3.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 。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1.1%和14%。

(四)优: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 去产能方面, 2017年全市完成水泥去产能300万吨、船舶去产能23万载重吨任务,关停化工企业61家。 去库存方面, 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成效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连续11个月止涨,全年供应商品住宅用地较上年增长14.7%。商品房待售面积322.1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14.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2%。 去杠杆方面, 继续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全年置换政府债务417亿元。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7家,上市公司新增数量居省内设区市首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9%,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 降成本方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1.39元,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在补短板方面, 实施七大短板领域120个重大项目,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绿化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等民生领域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9.27%、217.9%、201%和52.3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新增高标准农田8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万亩,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口袋 收入 不断充实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在有效减税降负的同时,全市财政收入仍实现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71.91亿元,同口径增长11.9%,增幅居省内设区市首位。其中税收收入1044.61亿元,同口径增长13.2%,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改善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企业所得税收入180.12亿元,同比增长27.4%,同比提升15.4个百分点,增速创2012年新高。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5.6%,超过同期营业收入增幅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率9.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37.5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3.4元,增长9.3%,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增幅0.2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落实。 节能降耗减排 成效明显 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稳步推进,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3784.3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2%,降幅较上年扩大5.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共消费煤炭3190.09万吨,比上年下降5.4%,消费总量较上年减少181.28万吨,顺利完成省定削减煤炭年度目标任务。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交易、排污收费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治污减排。工业主要污染物中,氨氮削减率和氮氧化物削减率分别达到3.05%和4%。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工业集聚区工业废水处理,完成南港、南化等一批企业工业废水治理项目。推进重点断面水质改善,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6%,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基本清除建成区109条河道黑臭水体。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全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6.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72.3%。基本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建成18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民生幸福显著提升。民生支出有效增长。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3.96亿元,增长15.3%,同比加快3.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其中用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占比达78%,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9.3%、27.4%、27.7%和27.5%,增幅均高于预算支出平均增速。 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92.24%,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约达到20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城市人口覆盖率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均达100%。年末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达348公里,荣获交通运输部授予的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年末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累计参保人数为150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4.69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1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超过920元。全市80%低收入农户和60%以上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摘帽。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42万平方米,竣工377万平方米,筹集租赁房源66万平方米。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问题

总体来看,2017年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仍然值得关注。

一是关注结构性矛盾。 从产业结构看: 工业偏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全市石化、钢铁传统支柱产业占比依然达到31.6%,近年来比重居高不下,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不快,增速甚至低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服务业中批零、住餐、交通和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对全市服务业增量贡献率达到36.2%,而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 从能源消耗结构看 五大高耗能行业依然保持较高比重,占比高达95.49%,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力依然较大。 投资结构看, 工业投资与服务业投资结构分化。近5年来,工业投资始终低位徘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13年47.7%回落至2017年28.6%,而服务业投资占比从2013年51.7%提高到2017年70.8%。 从城乡结构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高。近年来,尽管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是横向比较依然偏高,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6:1,依然位居省内设区市之首。 从财税结构看: 财税收入增长对房地产业依赖程度较高。全年来自房地产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18.8%,虽然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但依然为全市第二大税源行业。

二是关注实体经济发展 工业对经济贡献度减弱 。全年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0%,低于全市GDP增速2.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净增额仅占全市GDP净增的18.8%,创下近3年来最低,分别低于2015年、2016年11.9个和5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价格进入“高进低出”期, 成本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增速,挤压工业企业利润空间。自4月份以来全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出厂价格涨幅4个百分点左右,原材料价格加快上涨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尤其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和高度依赖的我市企业而言,影响较大,不利于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专项调查显示, 2017年四季度我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仍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但较前三个季度均有所放缓。

三是关注有效需求动力。 投资运行过程中,民间投资活力不强,新开工项目持续负增长,投资在高基数下增长难度加大。消费在一度程度上受到部分服务消费供给水平不高、商品消费新增长点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制约,车市、房市政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形势变数增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复杂,有可能影响进出口增速。

三、经济走势展望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2018年,经济发展将进入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 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国家层面上,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格局不变。从自身层面看,随着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工作部署的进一步加快落实,创新名城建设的加快推进,科技资源优势将更多地转化为生产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带来新生力量。此外,江北新区、扬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一体化建设等都蕴含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和有效投入加大,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不利因素看, 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增多,同时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交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加复杂。国内经济仍将呈现深度调整特征,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等使制造业短期内仍以调整为主,生态环保压力依然较大。新的一年,建议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优化经济结构。 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着力点,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南化、南钢、梅钢等重点企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发展,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技术改造等手段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能级,培育竞争新优势。深化对贸易、税收、金融、投资及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提升金融、贸易、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抓好富民增收工作,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计划,多元化增加居民收入,确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二是增强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4+4+1”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狠抓重大项目推进,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高端项目,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支撑。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加快推进“两落地一融合”,研究普惠性的创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细化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南京发展的创新力和支撑力。落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各项政策,打通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渠道,加快“放、管、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三是稳定扩大有效需求。 保持政策稳定性,推动供需均衡增长。投资着力补短板、调结构,加大政府投资补短板力度,增强民间投资发展信心和意愿;培育新兴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释放消费增长潜力;坚持将引进外资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和新竞争优势,优化贸易结构,拓展出口增长空间。







16





靖江市外向型经济取得“开门红”
记者26日从靖江海关获悉,我市外向型经济延续了去年的良好态势,今年1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6.靖江网
2017年南京市进出口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4143.南京市统计局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情况分析
2017年,南京市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南京市统计局
2017年全市财政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全市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发展状况良好。南京市统计局
去年江苏高新区发展稳中有进 总体质态趋好
    近日发布的高新区综合统计快报显示,去年我省高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总体质态趋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54亿元,同比增长13.Huaxia.Com 江苏新闻
江苏外贸进出口 首月“开门红”
  记者昨日从南京海关获悉,今年1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3473.新华报业网
我省高新区发展稳中有进质态趋好
  近日发布的高新区综合统计快报显示,去年我省高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总体质态趋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54亿元,同比增长13.新华报业网
江苏外贸首月“开门红”三主要指标同比正增长
    南京海关2月22日发布,江苏外贸实现“开门红”,1月三项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比均实现正增长。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3473.Huaxia.Com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