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明确2016年农机化发展目标

28.01.2016  10:36

  1月26日上午,淮安市农机局召开领导班子及处室负责人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听取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有关事项,明确了2016年淮安农机化发展目标及具体要求。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这条主线,争取市政府出台《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示范创建工作,督促按照工作进度,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各项指标,安排创建项目配套资金,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提升两个水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上水平农业机械,加快发展耕、种、收、植保以及质量控制、环境管理等关键环节机械。

  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加快推进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土地深耕深松作业以及、“互联网+农机”,争取出台地方粮食烘干作业奖补政策,鼓励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利用补贴政策发展烘干设备。积极实施省级深松作业项目、市级深耕作业试点,进一步完善并规范技术路线,选择3—4个县区开展作业试点。与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开展技术合作,签订战略合作社协议,建立“互联网+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远程作业控制,为机手提供远程诊断、信息分析、抢收援助和农机故障处理等全方位服务。

  四是实施四大工程。包括农机服务主体示范引领工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样板工程、秸秆机械化还田基地建设工程以及农机助农增收工程。引导推进农机合作社向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力争创成一批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经营良好的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扩大“联耕联种、联管联营”试点范围,力争在每个县(区)建成1-2个万亩连片优质稻米、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积极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整体推进计划,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力争2016年全市秸秆还田率不低于70%。全力抓好重要农时机具、技术和服务三大保障,力争全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1.6万台次以上,实现作业收入超过9亿元。

  五是做优五大保障。其一,政策支持保障。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化操作方式,提高服务效能,确保补贴政策高效规范实施。其二,质量监管保障。扎实开展农机“三下乡”、“3.15”农机打假维权和农机放心消费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市级农机维修信用等级、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其三,安全生产保障。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切实维护农机安全生产良好形势,确保全市拖拉机“三率”水平达到81%。其四,人才培训保障。全面推行“一训两证”培训鉴定模式,确保完成农机培训15000人次、技能鉴定2200人。其五,组织建设保障。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农机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抓好各项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努力打响农机系统优质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