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讲述革命传统63载

16.09.2015  15:30

  吴成,1929年生于江苏海门,15岁参加新四军,两年后在“苏中七战七捷”战斗中负伤截去右下臂。1952年,已在省荣军医院工作的吴成开始走上革命传统教育讲台,至今已有63年。

  这位“独臂英雄”,在许多无锡孩子心目中,是一位会讲故事的“吴爷爷”。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他几乎一天也没歇着,在滨湖区河埒街道产山社区荣院家舍的一栋二层小楼——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里,为一批批的孩子讲述那些不能忘却的历史。对于未来,他说:会讲到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

  (一)革命年代的“救国英雄梦”吴成走上革命道路,源于感激。吴成1929年1月出生在海门一户贫穷的农家,父母共生育了四儿两女,他是幼子。出生时,村上富农曾取笑其父亲:你又生了个儿子,给他吃什么呢?是喝西北风吗?贫穷的父母一度想让他自生自灭,后来二哥不忍,终于让他活了下来。可在七八岁时,全家共有6位亲人离世,包括父母和资助他上小学的大哥大嫂。随后的日子里,他几乎成为孤儿,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直到新四军在苏中建立根据地,成立农民抗日委员会,实施减租减息,“吃饱饭没问题了”,13岁的吴成当了年轻的民兵,站岗、放哨、查路条,为新四军送请报、当向导,同时和其他民兵“断桥”、“破路”,阻止日寇扫荡。因胆大机灵、表现突出,半年后他从普通民兵成为基干民兵,以小小年纪带领全村民兵。1944年,吴成正式加入新四军,此后又在武工队、地下交通站历练。

  吴成回忆起与日寇有过几次惊险的较量:

  一次是大伏天中午民兵去“破路”,不料遇日寇小分队突然进乡,因其中有玉米、高粱地隔着,一时未被日寇发现。幸得远房哥哥及时赶来通知,才得以躲过。

  一次是去镇上,只见各家住户均关门闭市,正面遇上了日寇,情急之下蹲坐在商店门口,日寇以为是贪玩的孩子,并未多加留意这位年轻的民兵。

  另一次直接被日寇带回了工事基地。在富农家磨面的吴成,被10多个日本便衣拉去工事当壮丁,他被要求去工事指挥部给水缸挑水。他利用挑水的机会,仔细观察指挥部周边的地形、日军伪军的人数,并向新四军汇报。

  正因为吴成的多次表现突出,1945年7月,在排长陆盛昌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吴成参加“苏中七战七捷”战斗。据他回忆,第一战中,他右前胸中枪负伤,所幸没有大伤,伤没好透就重上前线。第七战时,他的右手被飞机炸掉了五指,之后还切掉了前臂。

  一直梦想在战场上当英雄的吴成,面对不能重返前线的现实而心情低落。1947年,组织上安排吴成去山东学习,当地老区人民的深情再次激发了吴成的热情。一位老大爷对他说,同志,你们是为我们穷苦百姓而战,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只要有俺们在,就有你。这段经历让吴成感受到,是老区人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为此,他多次打报告要重回战场,“为国家、为民族,随时随地准备牺牲。”虽然没有如愿,但他一直在想,失去了手臂,自己还能为国为民做点什么。直到1952年,他在省荣军教养院(省荣军医院的前身)苏北分部担任教育干事起,就走上了革命传统教育的讲台,一讲就是63年。

  (二)和平年代的“火炬传递者

  1957年8月,省荣军教养院苏南、苏北分部合并,吴成从扬州来到无锡继续担任教育干事,“独臂英雄”讲述革命故事的名声渐起。

  吴成在和平年代当起了“红色火炬”的传递者,以一个战争幸存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为下一代讲述革命传统。

  他是校外辅导员,坚持不懈把革命传统讲下去。

  1952年,他就担任了扬州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此后60多年里他先后到无锡、苏州、常州、上海等地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一度讲遍“沪宁线”,累计向广大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5000余场,听众达400余万人次。

  离退休后,他更是把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用于革命传统教育,常年奔波在各个学校,与青少年座谈、通信。每年平均要去28所学校,他被70多所大中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江阴暨阳中学还设立了吴成中队。近年来年事渐高,身体大不如前,但他每年外出义务讲课仍达80多场。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吴成特别忙,用多年积蓄建成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接待了94批参观者。

  吴成讲课的特色是:生动不用稿,曾经有孩子连着来听他讲了6场。为了讲好革命历史,他坚持每天晚上学习,就是为了讲课内容避免刻板、老套,而是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加入新鲜事物;每次讲课前还要研究听课者的不同情况,对不同的对象讲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