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义务帮”传递人间大爱

13.05.2015  10:16

  南京火车站引来央媒聚焦   

  新华报业网讯 5月12日,按照中宣部统一安排,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我省主流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先进事迹。候车大厅、售票大厅、行包房,跟随“158”的足迹,记者们一路记录着,感动着……

  47年如一日,“158”雷锋服务站恪守“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信念,秉承“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为亲人”的职业操守,自觉把雷锋精神融入岗位行动,用博大的胸怀、纯熟的技艺、火一般的热情,为遇到急囧事的旅客提供真诚帮助和优质服务,打造千百万旅客心中的“爱心驿站”,赢得了广泛颂扬。47年中,先后有131名同志工作在这个学雷锋岗位,3000多名职工参加义务服务,累计帮助困难旅客100多万人次,先后收到7398封感谢信、174面锦旗。今年2月,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荣获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多次采访“158”,对这个集体深有感情。在他看来,形形色色的人带着纷繁复杂的心情在南京火车站相遇,碰撞出的不是焦急、烦躁、埋怨,而是人性的美、本真的善、直抵人心的情。“158”雷锋服务站客运员身上体现出的,是流淌在中华民族道德血液里的仁爱,她们不怕脏不怕累,给予旅客真诚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也为自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刚走进南京火车站一号候车室旁边的“158”雷锋服务站,经济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薛海燕立刻被桌上一叠爱心服务卡吸引住。“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乘客,可以通过电话、QQ、微博等预约。”正在登记重点旅客信息的客运员黄吉莉解释道。小腿打着石膏、准备回乌鲁木齐的孙海钊自己就是“老铁路”,早上刚下出租车,联系好的“158”客运员已推着轮椅等候,“没有她们,真不知道怎么上车。我干了一辈子铁路,不得不说她们真是好样的!

  在南京火车站,“158”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一天采访下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站记者景明感慨道,采访“158”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特别感动。待旅客如家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付出、让旅客真切感受到。有时,那些遇到困难的旅客还未及求助,她们已热情主动地伸出援手。

  “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直到现在,‘义务帮’做的都是平凡小事,但传递的是人间大爱,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尤其是现在,‘158’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9岁,不仅接过了大旗,还通过互联网、轮椅升降机等现代化手段,赋予雷锋精神新时代意义。”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朱国亮说。

  火车有终点,大爱无疆界。“158”雷锋服务站让一众老记们感慨良多。本报记者 吕妍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