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平鲁,探访绿水青山中的脱贫致富路

15.08.2019  11:30

  7月25日到28日,南京财经大学“融耀四方”调研团前往山西省平鲁区的大梁水库、高家坡村退耕还林地与迎恩堡村万亩油菜观光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访谈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工作与乡村特色化农业发展振兴措施,团队成员认真记录调研数据并总结规律,撰写调研报告,力图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大梁水库:引黄入晋,造福人民

  “一楼哗啦啦,二楼滴滴答,三楼四楼干巴巴”—山西民间形容缺水问题的谚语。

  平鲁区位于雁门关外,地处黄土高原东段,过去树少草稀,水土流失严重,人们的生活用水的供应是一个大难题,这里坐落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外资企业-安太堡露天煤矿,由于缺水,许多煤炭工人在工作后都没有足够的水来洗澡,以致于患有皮肤病,多年的缺水问题严重困扰着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种种因素之下,便催生了这个世界水利史上的引水工程之最-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团队此行所探访的大梁村水库,便是这一宏伟工程的胜利成果之一。

  图为文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大梁水库

  当地村支书文书记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作为引黄北干线上最大的一座调节性水库,大梁村水库占地7082亩,有着226万方的总库容与2700多万方的供水能力,自2011年建成以来,一直不间断地为平鲁人民供应生活用水,在每年8、9两月万家寨水库排沙期不引水时,便担当着向下游供水区人民继续供应生活用水的重任。

  “在还没引黄河水进来之前,这边人生活用水大多靠挖井,30年之前,10米深的水井就可以了,10年前,几百米都打不出水了,再加上采煤、工厂污染,水质也不行了,村里边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去外地拉水喝,没能力的就只能将就着喝,11年修了这个水库,让我们不用跑几百里路就在家喝上了干净的水,解决了我们生活的一个大难题!”

  从文书记的一番话中,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引黄入晋工程为当地水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巨大贡献。让“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逆流而上”,在大梁水库第一次看见如此清澈的黄河水,团队成员感概万千,为这大构想、大手笔造福人民的鸿篇巨制而深深叹服。

   退耕还林地: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我在平鲁上中学那时候,风沙天气多得很,大白天看不清人,出门得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那风吹着沙子打在身上感觉像鞭子抽得一样!”88年出生的井坪镇团委王文娟书记这样对团队成员说道。

  简短的几句话却把十几年前平鲁区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完整地呈现在了团队队员的脑海中,但如今,在高家坡村的大山上俯瞰全城,却是满眼绿色,草木繁盛,牛羊成群,是什么使平鲁环境在仅仅几年内发生了如此跨越式的变化?是平鲁区政府与当地人民十年来的忘我付出与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据悉,近些年来,平鲁区举全县之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仅17年一年便完成大片造林3.91万亩,新增绿地110万平方米,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16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6%,全区生态建设实现了绿色飞跃。

图为平鲁区农村退耕还草区风景一览

  曾经的荒山经过绿化,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绿色银行,高家坡村长向团队成员介绍,山上的风力发电机每转一圈便可以给平鲁区带来几元的经济收入,许多地方不单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进行退耕还“药”,在区政府支持下建立连翘种植基地,这样一来,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又为当地退耕农户提高了经济收入,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好方法。此外,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行也大大促进了当地苗圃产业的发展,团队队员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平鲁区自然条件不好,过去打不下粮食,一年只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现在经营苗圃每年可以获得20到30万元的纯收入,收入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用这句话形容平鲁区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再合适不过,据悉,平鲁区植树造林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首都北京抵御风沙侵扰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地村民在“右玉精神”的激励下,在路边、田野上栽下一颗颗柠条、沙棘、白杨,在几年间将曾经遍布荒山的平鲁区变成了塞上绿洲,是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举措,从中体现的长远眼光与奉献精神也启迪并激励着每一个团队成员。

   万亩油菜田:观光农业,振兴乡村

  “油菜花香醉游人,迎恩堡里皆胜景”,正值盛夏7月,平鲁区万亩油菜花生态观光季在迎恩堡村拉开帷幕,团队成员来到了这里,只见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广袤的油菜花田像一幅油画铺展开来,非常美丽。极具震撼效果的好风景自然也有好商机,游人赏花观景络绎不绝,不仅让乡村旅游特色观光农业成为了迎恩堡村的新亮点,更为贫困户打开了一道脱贫致富的大门。

图为团队成员以自己身高作对比,查看油菜花长势

  据团队成员了解,17年以来,迎恩堡村先后种植油菜花3万亩、胡麻1万亩,以及其它各类作物,形成了集中连片创意布局的彩色种植带。在当地形成了六月看绿,七月看白,八月看黄,九月看花儿,十月采摘的特色农业观光盛景,实现了绿水青山和民俗文化转化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据悉,油菜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相比其他作物要好侍弄得多,省时省力,菜籽价格也更高一些,当地一位种植油菜花的村民如数家珍地说:“我今年一个人种植了七十多亩油菜花,产量估计能有1万斤多,每斤按照市价2.2元计算,加上区里种植油菜花补助,光油菜花种植收入一项就能获利2万元,而且还种植莜麦和10多亩土豆,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迎恩堡村与白兰沟村地势开阔平坦,适合机械化种田,人轻松,效益高,政府引导,老百姓一呼百应,形成了万亩油菜花种植示范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悉,2017年底迎恩堡村全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破零,单种植油菜花这一项,就带动17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2018年底,该村人均收入达到7600元,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更让村民看到了走向富裕生活的美好前景,昔日的古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于生态观光园合影留念

  通过为期4天的参观、采访与调研,团队队员们整理访谈资料,记录调研数据,探寻平鲁区在维持环境优美与经济发展、人民增收之间的健康平衡之间所做出的有效措施与影响因素,了解了当地“让绿色成为最美发展底色”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中兼顾经济发展与脱贫致富的有效经验,是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在青山绿水间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讯员 郭晓彬)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