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法治接地气顺民意

24.08.2015  09:13

  ——南通市开展“平安法治建设定点普讲帮扶”综述

  

  □本报通讯员金树林韩 伟本报记者陈广娟

  8月14日,随着南通市依法治市办专职副主任杨兴标在崇川区和平桥街道精彩普讲培训的结束,该市“平安法治建设定点普讲帮扶”活动第一阶段的任务圆满收官。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南通推出“平安法治建设定点普讲帮扶”工作机制。自6月开展以来,市、县两级赴乡镇(街道)、村居实地调研277场次,召开座谈会159场次,普讲413场次,听课总人数达57400余人。在市、县两级的帮扶和指导下,全市103个乡镇(街道)的法治组织建设全部到位,90%以上的村居建立了综治法治工作室,工作人员基本调配到位。

  “”字为先

  ——“普讲”与“帮扶”并行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南通市委、市政府再次吹响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号角,唱响法治歌,奏强惠民曲,让法治建设更接地气。

  今年初,南通市委在全市政法委工作会议上作出一项重大决定:在全市成立平安法治定点普讲帮扶组,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普讲帮扶活动。正如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斌在政法工作会议诠释活动开展的目的:一是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践行“三严三实”;二是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三是可以更好地将各级的工作要求和精神原汁原味地传达到基层,让法治更接地气回应民意;四是可以更好地迎接年底法治“大考”,帮助基层固基强本,切实帮助基层解决难题。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市委政法委、公安局、法制办、司法局、610办、民政局等部门的9位处级领导干部组建了9个专门工作小组,通过市县联动的方式,每个工作小组定点联系一个县(市)区,市普讲帮扶乡镇(街道),县普讲帮扶村居,广泛开展“双讲双帮”活动。他们还编写统一的宣讲材料供各普讲成员参考,并采用“1+X”的普讲模式。“1”为必讲内容,即基层平安法治乡镇(街道)创建要求和基本路径;“X”是选讲内容,包括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基层依法行政、基层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民转刑案件预防、公安信访事项处理、流动人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危险品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等,力求针对性强。

  “”字为上

  ——普讲不搞“花架子

  6月15日下午,南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钱建华在如皋市九华镇开讲《平安法治建设定点普讲》专题讲座,拉开了该市“平安法治建设定点普讲帮扶”活动的序幕。

  为了能上好普讲专题课,各组的带队领导和成员也是使出浑身的解数。定点如皋市的普讲帮扶小组组长、南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钱建华为了能把好基层脉搏,采取“半天实地调研+半天现场帮教”的模式,每到一个乡镇(街道)都要利用上午半天时间实地察看政法综治中心、派出所和2至3个村居,向基层干部广泛了解情况,下午的普讲紧扣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帮扶见真效。

  市委610办转化处处长李峰为把普讲课上好,对着镜子练了多次,并把自己每次上的课录了音,回来反复听,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争取下次课讲得更好。

  在普讲中,各地各帮扶小组从“”字着手、从“”字着眼,坚持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能系统介绍基层平安法治建设整体工作,又能重点突出相关专项工作;既加强理论指导,又加强实务讲解;既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又注重形式的多样性,确保普讲有的放矢、帮扶有效可行。

  海安县在市普讲帮扶的基础上,借力江苏电视台“法治环省行”栏目,结合普讲帮扶,成功举办了职工法治文化节,以法治宣传带动平安联创,以法治文化引领综治法治建设,成为炎炎夏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做法被省总工会全省推广。

  “普讲帮扶活动起到‘双管推动’的作用,对宣讲干部和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都是一次提高。”南通市综治办副主任王巧荣深有体会地说,“要把涉及到基层实际的法律和政策讲透,就必须自己要学深学透,才能把课上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字当头

  ——开出个性化“菜单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各组以调研、走访、协商等途径,共同确立精准的普讲帮扶方案,开出个性化的普讲帮扶“菜单”。

  本着扑下身子真“”,抓住关键真“”的要求,负责通州区普讲帮扶任务的南通市普讲帮扶小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立了“基层平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推动平安法治融合发展”“平安法治乡镇(街道)创建的主要路径”三项宣讲内容,通州区普讲帮扶小组根据村居实际情况,又确立了“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平安村居创建”“预防镇村干部职务犯罪”三项宣传内容,分别给镇村干部集中宣讲。刘桥镇蒋一村党总支书记李钰参加普讲培训后受益匪浅,他说:“以前我们也年年搞法治创建,对法治创建的要求了解的零零星星,今天经过系统辅导,对法治乡镇(街道)的创建标准和要求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如何抓好创建工作心中有了谱。

  打破隔心墙,架起连心网,如东县普讲帮扶小组针对养老、界址、工资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走进村进行现场讲解。以身边案例为依托,重点突出“约定俗成”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节点,将“法律”说清楚,把“政策”说透彻,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政府与我们老百姓心连心,帮我们真正解决切身问题,希望这样的讲座多来我们村。”戴南村村民顾永祥说道。

  为将普讲达到普遍受益的目标,海门市组建市、镇(区、街)、村(居)三级普讲帮扶领导组,专门编写了贴近乡镇(街道)、村居平安法治建设实际的宣讲稿,借助普讲帮扶成员和驻村的综治法治指导员力量,广泛开展“平安法治乡村行”活动,重点围绕开展“一项”竞赛、搭建“二个”平台、配齐“三类”人员、实行“四长负责”、突出“五个”重点等内容进行了宣讲。截至8月上旬,该市已深入村居宣讲140多场次,听课人数达11600多人。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普讲工作,解决基层有人办事的基础上,各组将针对各地不足实实在在的开展帮扶工作。”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斌再擂战鼓,他说,“重点对基层落实综治法治领导责任制、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率等进行帮扶,确保此次活动能推动基层平安法治各项工作均衡发展,真正让百姓受益。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