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市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开放反而不适应

30.10.2014  12:16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开放了反而会不适应。”临走前,朝鲜女孩小全对我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小全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能在三年时间里就基本熟练掌握中文,弹得一首好钢琴。这名25岁的女孩和其它国家的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爱美、喜欢小孩、憧憬着去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穿着一双中国产的闪亮的黑皮鞋,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木棉花香味。

中国改革开放也才30年,但发展很快,我相信朝鲜开放了也会有很快地发展的。”我字斟句酌地对她说,知道这已经触及了我们谈话的红线。就像之前我们谈到所有稍微敏感的话题一样,她淡淡地笑了笑,不再说话。

那是2014年10月中旬平壤的一个午后,喧嚣的平壤火车站不断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柴火与烟味混合的味道。这座重建于朝鲜战争后的火车站是苏联式建筑与高丽民族传统建筑的混合体,巨大的金日成像的注视下,被大巴载来的外国游客与背着大包小包的朝鲜民众络绎不绝。领袖像两旁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万岁!辉煌的朝鲜劳动党万岁!

今年年底,金正恩作为全球最年轻的国家领袖执掌这个神秘国度将满三年。三年里,朝鲜因发射“光明星三号”人造地球卫星、处决“二号人物”张成泽、以及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西方世界更加严厉的制裁与国际社会的空前孤立。现在,来自朝鲜的每一条新闻都会引来世界瞩目。世界都在追问,这个拥有2200万人口的国家究竟将走向何方?

踟蹰的改革开放

早上10点整,挂着“丹东——平壤”水牌的第95次国际联运旅客列车驶离丹东站,以极慢的速度跨过鸭绿江大桥。

在中国,“看朝鲜”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的生意。在辽宁省丹东市这一中朝贸易最大的口岸,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在虎山长城附近的中朝边境“一步跨”景区,乘坐游轮深入朝鲜管辖的内河9公里左右,通过望远镜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国家荒凉的山丘、沿江巡逻的人民军、无所事事的放羊人……这时会有“朝鲜人”驾着小船前来兜售人参、虎骨酒、朝鲜烟等“商品”。游客怀着见到了“朝鲜人”的满意心情离开。

此前有诸多报道称,朝鲜为了防止的边民偷渡,将沿江数公里设为禁区,不许普通民众进入。但眼前的事实是,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有一个古旧的游乐场,游乐场旁边,几名衣着整洁的朝鲜学生正在写生,写生的对象是江对岸丹东的城市天际线。

与丹东隔江相望的是朝鲜第四大城市新义州。2002年,朝鲜政府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并颁布《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仅宣称实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还表示将保证公民私有财产。这一城市曾红极一时,被誉为“朝鲜的香港”,然而,这一“特区”最终以“行政长官”杨斌被逮捕而告终。12年过去后,所谓的“特区”更成为一个久远的传说。即便紧邻中国,这里的民众依然多数以自行车代步。靠近鸭绿江大桥旁边有一艘搁浅的3000吨轮船,丹东当地人说,这艘船已经搁浅了六七年。

这似乎是朝鲜矛盾的经济政策的缩影。

去年5月朝鲜,朝鲜政府公布《经济开发区法》,以立法形式开放经济区土地50年的租赁权。去年7月,朝鲜决定在平壤市、黄海南道、南浦市、平安南道和平安北道的部分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将经济特区数量增加到19个。尴尬的是,在严厉制裁之下,西方资本进入朝鲜几乎不可能。韩国资本由于开成工业园反复的开放关闭也望而却步。来自中国的资本则更为尴尬,最有希望的黄金坪经济区目前依然一片荒芜。中方官员对于黄金坪经济区的开发状况三缄其口,在该经济区门口试图拍照则被朝方人员严厉呵斥。去年底,被认为是朝鲜经济改革主要推手的“二号人物”张成泽遭到处决。

由于中朝两国人员往来和旅游边境贸易量日益增加,95次列车从去年初开始由沿袭多年的隔日一班增加到每日一班。去年一年,由这一列列车运送出入境的人员近10万人。

新义州的朝鲜边防警察对于中国游客早已见怪不怪,虽然前往朝鲜曾被反复告知,带通讯功能的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MP3、MP4以及长焦镜头相机、新闻专业摄像机等都会被严格检查。但实际情况是,边检人员只是象征性地统计下手机型号,如果有单反相机会简单看一下,传说中的每一位旅客翻包检查并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