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沙家浜精神”刻入城市记忆

28.04.2016  18:25

      70多年前,在阳澄湖畔养伤的36名新四军战士在当地群众掩护下与敌人斗智斗勇,铸就了江苏省常熟市军民鱼水情深的“沙家浜精神”。新时期,常熟市努力挖掘“沙家浜精神”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支持国防建设、拥军爱民的“精神载体”。

      实景纪念

      传承弘扬红色记忆

      2015年9月3日,常熟市迎来“沙家浜精神”全国征文评选活动的颁奖大会,一批纪念沙家浜抗战传奇的优秀作品受到奖励。

      时任常熟市委书记惠建林说:“这段历史讲述的不仅是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也是一种割舍不断的城市情怀,是用多少物质财富也换不来的。”

      为了让“沙家浜精神”成为永久的城市记忆,常熟在当年的战场上建起了沙家浜旅游风景区。走进这一全国知名的红色景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大量馆藏资料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军民团结浴血抗战故事:坐船穿行在芦苇密布的湖荡,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的惊险场景浮现在脑海;按原貌建成的春来茶馆保存有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引人遐想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芦荡深处不时传来的枪声,让人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景区排练实景剧《芦荡烽火》,配上各种先进舞台技术,再现了那段历史。如今,沙家浜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沙家浜精神”闻名全国。

      创新发展

    做实新时期双拥工作

      传承红色记忆的同时,常熟把“沙家浜精神”转化为拥军热情,做实双拥工作。常熟市委副书记王建国介绍,常熟把双拥工作放到“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战略布局中考量,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双拥工作与各项事业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迄今,常熟市已制定出台加强双拥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等十多个规范性文件。双拥工作在常熟市成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政议事日程,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目标责任,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内容。
如今,常熟不仅城市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双拥工作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常熟不断完善各项优抚政策体系,先后制定34项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做到重点优抚对象100%免费办理医保、驻地官兵子女100%由政府就近安排入学、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率达100%等10个“优抚安置100%”。近4年来,全市累计发放优抚安置资金3.8亿元。

      在常熟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平台上,一张详细标注着优抚对象家庭地址的全市地图格外引人注目。市民政局局长戴炳元介绍,对不同优抚对象提供居家养老服务,6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优先服务,8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优惠服务,失能半失能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免费服务。

      负任前行

      赋予“沙家浜精神”新内涵

      前不久,常熟又“一口气”推出7项双拥新举措:投入近20万元,为驻常各部队全体官兵免费体检;子女部队立功、父母参加疗养;军人军属有困难、法律援助来解忧;驻地官兵子女入学、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官兵手持一卡通、共享发展新成果等。如今走在常熟大街小巷,总能感受到“鱼水情深”。
常熟西泾岸社区服务中心门口张贴着一张表格,显示现役军人和伤残军人的人数,大量台账记录了军民互动的精彩瞬间。西泾岸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妹萍告诉记者,社区自1978年成立起就与驻常部队结成共建,双拥成为社区的一个传统。

      目前,全市40多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与12个驻军单位结对共建,居委会干部与本社区中的军人家属、重点优抚对象挂钩联系,定期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驻常部队军人鲁英杰3年前远离故乡,在“常熟妈妈”帮助下很快融入军营生活,适应了艰苦的训练。常熟连续5年组织热心人士与驻常士兵结对认亲,迄今为止参加结对的母子已达556人。“‘沙家浜精神’要在精心守卫中传承发展。”常熟市委书记、市长王飏表示,常熟自觉担当起传承“沙家浜精神”的历史重任,将其转化为城市前行的动能,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