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普法工作全国“六连冠”的“突出”经验

17.08.2016  21:34

    日前,常熟市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成为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六连冠”城市。“六五”普法以来,该市围绕“使法治成为常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标,以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普法模式为抓手,以推进普法提质增效为根本落脚点,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文化引领实践,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一是普法对象突出针对性。 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学法考法述法”机制,在全国首推镇管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狠抓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全面开设法治课程,率先推出青少年普法读本,做到教材、课时、师资、考试四落实。实施“新市民法律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普法“三送”工程,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宣传品赠送、法治展板巡展、法治电影巡映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法律素质。

二是普法载体突出创新性。 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普法遍地开花,选送的节目在全国和江苏法制好新闻评比中屡次获奖,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搭建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传播”平台,“常熟公安微博”进入全国政务微博百强、公安微博五十强;法院微信平台多次荣登司法系统周排行榜前三名;“常熟检察发布”成为苏州检察系统唯一入围新浪全省政法微博影响力评选的基层检察院。开展“印象法治”公益广告大赛、微电影大赛,荣获苏州市网络文化季优秀项目奖。选送的微电影作品在全国法治微电影动漫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连续三届获奖。利用遍布全市的电子显示屏,气象屏,公交站台LED屏,公交车、出租车车载LED屏常年滚动播放法治动漫、法治短剧、法治标语,在全社会营造了信仰法律、尊崇法治的良好氛围。

三是法治文化阵地突出广泛性。 坚持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设置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与生态相融合的法治文化景观,逐步建立起市、镇(机关部门)、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三级法治文化阵地网络体系;建成融城市精神、法治文化于一体的全国首个法治雕塑公园,获评中国环境艺术最佳范例奖。

      四是法治文化品牌突出独特性。 编印出版《法治篆刻作品集》、《法治诗词楹联作品集》、《法治童谣作品集》、《常熟法治史话》、《普法七字诀》等作品,形成常熟历史法治文化研究成果近10万字,填补了常熟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坚持打造虞山法治篆刻、董浜法治灯谜、尚湖法治戏曲、辛庄法治评弹、沙家浜法治民间艺术、古里法治山歌、支塘法治村娃艺术、海虞法治故事、梅李法治孝廉、碧溪法治诗词等“一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建成“一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馆。

      五是普法依法治理突出实效性。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确保重大决策公众参与权;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县权公开”试点工作获得中组部的高度肯定;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市镇村三级法律顾问100%覆盖;连续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上下工夫,在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上见成效,打造法治建设的“民心工程”和“品牌工程”;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成率达98.4%,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社会满意率均达95%,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实现“八连降”。

    “六五”普法的深入开展,有效提升了该市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化管理水平,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