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中专两次入围中国谜语大会
常熟人从南北朝开始就有猜谜的习俗
?2015《中国谜语大会》常熟中专代表队。
▲常熟中专已连续举办七届校园灯谜竞赛。
常熟中专的校园谜刊。
系列报道之4
这两天,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益智、竞技、娱乐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已经落下帷幕。今年,央视邀请了8所中学组队参赛。作为江苏的唯一代表,常熟中等专业学校(职教中心)已经是第二次走进央视演播大厅,同时这支队伍也是全国参赛代表队中唯一一所职业中学。虽然连续两季,常熟中专都没能挺进总决赛,但3个孩子优秀的表现依然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 比赛回顾 常熟中专憾失总决赛门票 整场比赛历时120分钟。分牛刀小试、激流勇进、历史谜局和最后冲刺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谜语都有特邀嘉宾:主持人、影视演员、相声演员、词曲作家、歌唱家等文化名人以及奥运冠军、最美村官、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人边说出谜面,边打出字幕,既让现场选手进行猜射,又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在线同步参与竞猜。 第一环节“牛刀小试”结束,四个参赛队的积分相差不大。在第二环节“激流勇进”的第二轮,亮出的谜面是“刚喝点酒就上脸”,要求打三字的花卉名,难住了2号队员施苇杭。于是,他向主持人发出了求助信号。只见常熟中专队带队老师钱振球不慌不忙地举起了写有“一品红”的答题板。评委揿亮了绿灯顺利过关。 第三环节“历史谜局”结束,场上的比分是一号台合肥四十二中队140分、二号台哈尔滨三中队190分、三号台宁德市一中队150分、四号台常熟市中专队170分。常熟中专暂居第二名。 最为紧张激烈的是第四个环节“最后冲刺”。这个环节给3次抢答机会。每套谜由3道谜语组成,抢到竞猜权以后,必须在30秒时间内完成答题。如果猜对全部3道谜语,加60分;如果猜错1条谜语,则减60分。比赛规则显得十分残酷。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的竞猜权竟然会是积分最高的哈三中抢到并顺利猜出,于是他们的积分达到250分,稳稳当当地取得了决赛权。 第二次的竞猜权被合肥四十二中抢到。可惜第一道谜题“女婿上门(猜二字唐诗篇目)”,谜底是“望岳”,他们猜的是“客至”。一题未对,被扣60分,于是他们的积分降为80分,显然与决赛失之交臂。 最后一次的竞猜权被暂居第三的宁德一中抢到,而这3道谜语“开源节流(字)原”、“在家复习(字)扇”、“黄昏前后(字)昔”,特别的简单。他们也顺利拿到60分,积分变为210分,反超原本第二名的常熟中专40分。于是,常熟中专被动地变成了第3名,痛失参加决赛的资格。 赛前战略 若取得前两名,就不参与抢答 在当天最后一个环节的比赛中,细心的观众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常熟中专的学生并没有抢答题权的按铃动作。带此疑问,记者昨天联系上了本次比赛常熟中专的带队老师钱振球。钱老师告诉记者,台上的3位队员确实没有按铃去抢答题权。“这是我们学校在比赛前就制定好的战略:‘如果前三轮的比分在第一、第二名,就绝对不能抢答题权’”。钱老师说,这是吸取的去年《中国谜语大会》第一季比赛时的教训。“在第一季比赛中,最后抢答环节的题目非常难,我们抢了答题权后却没答上来,反而被倒扣了分。所以今年我们就制定了这个保守政策。” 常熟中专的队员在当天的比赛中,前期发挥也似乎有点失常,简单的10分题目要么用了求助,要么没能答上来,反而是后面20分的题目全部迅速准确地回答了出来。对此,钱老师客观诚恳地表示,孩子们都很优秀,但跟其他7所中学相比,知识面还有所欠缺。“猜谜对知识面的要求其实很高,不过我们孩子的猜题技巧却是顶呱呱的。” 赛后感想 向亿万观众宣传了江苏,值了 钱老师告诉记者,常熟中专已在去年9月成为“中华灯谜教学示范校”之一。据了解,常熟灯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猜谜的习俗,并延续至今。2009年,“海虞谜语”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常熟中专更是有着浓厚的灯谜传统,成立春来谜社,创办校园谜刊《春来谜苑》,已连续举办七届校园灯谜竞赛。2010年,学校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授予首批“迷艺传承突出贡献学校”荣誉称号。钱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参赛队虽然未能进入最后的决赛,但在两个多小时内,在亿万国人面前宣传了学校、宣传了常熟、宣传了江苏,我感到值了。” 新闻链接>>> 南京曾有“谜都”美誉现代“灯谜大本营”在工人文化宫 “昨天是元宵节,至迟到北宋年间,南京人就有在元宵节竞猜灯谜的风俗了!”南京市灯谜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宋代的南京元宵节已经非常热闹,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晚年定居南京,就常常制作字谜、灯谜,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拿出来一起猜,以增添雅趣。“王安石制作过好多有趣的灯谜,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猜一个字,谜底是‘日’。” 作为文学家,王安石咬文嚼字的功夫了得。南京市灯谜协会的负责人给记者列举出了多个王安石制作的灯谜:如“四个口,尽皆方。十字在中央,不作田字道,不作器字商”(猜一字:圖)。“兄弟四人两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家中更有一两口,任是凶年也得过”(猜一字:儉)。 据老南京人徐印回忆,在现代,南京灯谜的高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过去,每到元宵节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要举办“猜谜会”。徐印说:“一般都是在一个大的房间里举行,主办者事先拉起一根根铅丝,然后将谜语写在一张张彩纸上。彩纸就是谜条,然后用别针挂在铅丝上,让大家来猜,猜中了还有奖。” 而要说起过去南京猜灯谜的“大本营”,并非夫子庙,而是新街口的“工人文化宫”。徐印回忆,当年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有业余灯谜组,后来改成职工灯谜协会,荟萃了全南京的灯谜高手。每年过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工人文化宫都要举办大型灯谜竞猜活动,那几天,这里人头攒动,大家热烈讨论,争着答题。 平时日子里,每个周末工人文化宫也会举办猜灯谜活动,同样也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在各个房间的灯谜之间穿梭,猜到一个谜底就到主席台去,把答案告诉主持人。主席台旁边有一架鼓,一个锣,如果猜对了,主持人就敲一下锣,如果猜错了,主持人就敲一下鼓。 “工人文化宫还大力普及灯谜基本知识,我记得工人文化宫的墙上有很多镜框,里面贴着各种谜格,很多人学会猜灯谜,爱上猜灯谜,就是从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开始的。”徐印说。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