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武猴拳传承窘境 百名学徒打出韵味的不到10个

16.03.2016  13:20

        我市阳湖拳分支——

        猴拳已有150余年历史

        当下后继乏人

      中国江苏网3月16日讯  我市有一种模仿猴子情态的拳术——猴拳,属阳湖拳的一支。常武猴拳动作内容既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已有150余年历史。其中 的佼佼者潞城猴拳已被列入常州市市级非遗项目名单。记者了解到,目前,常武猴拳各派系均遇到了缺少年轻血液加入,传承困难的窘境。

        日前,记者在兰陵广仁路旁的旭旦武馆内,见到了江苏省级非遗项目阳湖拳代表性传人,71岁的杨金孝。《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中潞城猴 拳项目的大量文字及影像资料,均由杨金孝及其弟子们提供。据了解,目前在常武地区,杨金孝的团队是传承常武猴拳的唯一成规模的团队。

        杨金孝介绍,常武猴拳包括潞城猴拳、东青猴拳等。杨金孝最先师从东青沈拳大拳师学习猴拳,1986年,在江苏省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指导 下,常州市武术协会让杨金孝跟着当时健在的潞城赵元生拳师学习潞城猴拳。在他看来,常武猴拳手法快捷,灵活多变,身动若攀枝跳涧,步动善闪转腾挪,轻灵中 显至刚至勇,灵动中不失稳妥,充分体现了缩小、底势、突变、奇巧的风格。

        杨金孝介绍,现在共有30多位孩子跟自己学拳,但愿意学猴拳的孩子很少,“最近10年来,我手上教出的徒弟有好几百,但能打出猴拳韵味的只 有不到10个。”他认为,猴拳之所以未受年轻人喜爱,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猴拳本身进攻性、实战性不足,难以吸引年轻人兴趣;二是家长有顾虑,怕孩子学猴拳 脊柱会侧弯,导致长不高,这实际上并无事实根据。近年来,杨金孝深为常武猴拳的传承而苦恼。

        潞城猴拳产生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50多年历史。潞城猴拳在象形中暗伏着制敌招法,并世代传下拳诀:“猿猴攀枝越深涧,势若落叶飘林间。闪 转腾挪招法紧,至刚至勇拳中见。一动一静灵活现,制敌快捷如飞箭。”旧时,潞城猴拳曾广泛盛行于常武及周边地区,潞城由此赢得了“拳术之乡”的美誉。据潞 城当地文化研究者陈汉良介绍,30多年前潞城有3个著名的拳脚师傅,各人有一套自己的本事,其中赵元生就以猴拳见长。此外还有赵伯生也会打猴拳,他们共同 撑起了潞城的南拳市场,并与横山桥、横林及常州东门的拳脚师傅相互切磋。据了解,赵元生的徒弟有4人,但年纪都较大,没有带徒弟。潞城猴拳的常州市级代表 性传承人赵国元也已在4年多前逝世,当地年轻人已无人学习潞城猴拳。

        原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秘书长高青,一直关注常武猴拳的发展。他认为,常武猴拳的基本套路和表演形式凝结了历代习练者的艺术智慧和创造力,具 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强体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社会力量对这一传统体育项目重视程度不够,猴拳今后的发展步履艰辛,因此,培育年轻传人已成为最紧迫的保 护工作内容。杨金孝表示,只要发现好苗子,他一定会努力说服孩子们的家长,让我市的这套传统拳术继续传承下去。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