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作为加快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28.05.2015  18:38

 

泰州市粮食局  刘金山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11月,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正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积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粮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一部分,自然无法偏安一隅,独善其身。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阶段性新特征,主动适应粮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泰州粮食工作实际出发,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构建粮食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抢抓发展新机遇,加快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市场化购销体系、调控保供体系、为农服务体系、流通监管体系,推进粮食流通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粮食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适应新常态,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提升粮食产业水平。我国进入经济发展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意味着整个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与其相对应,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迫切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从泰州实际情况看,我们要摒弃过去高投入、低效益、重规模、轻效率的增长方式,向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合作联合,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推进“2个粮食产业园+4个粮食物流区+6个粮食购销(总)公司+N个粮油龙头加工企业”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建成两个100亿规模的粮食产业园,靖江粮食产业园要积极招引新项目,做大粮油物流总量,拉长产业链,引领粮食产业发展;高港粮油产业园围绕食品精深加工,建设食品精深加工的特色产业园。提升4个粮食物流集散区,江苏天利粮食物流区、泰州粮食物流区、兴化粮食产业集聚区、姜堰粮食物流区要充分发挥现有仓储、加工、粮源等优势,打造区域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好市(区)粮食购销公司,全市6个购销公司购销经营量稳定在700万吨以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服务高港益海(泰州)粮油、靖江龙威粮油、泰兴苏中制粉、兴化五得利面粉等一批落户的龙头加工企业,继续招引新项目,形成10个以上的年产值10亿-50亿元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全市粮油加工业产值超400亿元目标。

适应新常态,构建市场化粮食购销体系,提升粮食流通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各行各业的改革。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2014年,国家正式启动东北和内蒙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探索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建立市场化的农产品定价机制。小麦、稻谷等大宗农产品实现目标价格只是时间问题,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方向明确,步伐加快。从全市国有购销企业现状看,经过多轮改革,100多个购销企业已整合为6个购销公司,实施了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了发展能力,但企业对政策的依存度过高,70%以上的收益来自托市政策,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弱,体制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不相适应,仓储设施和人才队伍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购销企业改革,围绕构建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体系,分步有序推进。一是着力抓好购销公司建设,提升国企发展水平。目前,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体制,完善机制,加强仓储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大培强购销公司。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体制,抓好公司自身建设,建立职能明确、职权明晰、人员精干、运转高效的能承担本地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责任的购销公司。抓好企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培强中心库,优化收纳库,淘汰弱势库点,全市形成6个购销公司+8个中心库+64个收纳库的企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粮食收购、粮食销售、分配制度”的管理模式,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促进购销公司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做好“十三五”仓储规划,抓好仓储设施建设工作,全市形成6个园区+8个中心库+64个收纳库的仓储物流体系,总仓容量达到160万吨,不断提高仓储设施水平。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人才的招引、培训和培养使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所需的干部职工队伍。二是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培育市场化经营主体。在加强购销公司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国有资本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对购销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完善法人合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培育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主体。

适应新常态,构建调控保供体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经济新常态下,粮食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全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耕地面积刚性减少,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粮食生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提升粮食产能也遇到“天花板”,而人口刚性增长,必然引起粮食总体消费量的刚性增长态势,可以预测,“紧平衡”将是全国粮食供求的长期态势。粮食部门要更加重视粮食调控保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若干意见》精神,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加强粮食购销经营,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提高收购服务水平,坚持收好本地粮源,做活外购外销,通过搞活流通保持市场有效有序供应。二是加强储备粮管理,严格执行储备粮管理制度,规范储备粮轮换,确保各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平时发挥储备粮吞吐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应急时,通过向市场投放储备粮,保障市场供应。三是加强质检体系建设,提升市级粮油质量监测所建设水平,达到国家粮油质量监测站和省级专业检测站的要求;完善县级粮油质量监测所建设,做到人员、设备、资金三落实,加强企业质检人员的培训,形成市、县、企业三级粮油质量监测网络,提高原粮质量卫生监管能力,促进粮食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四是加强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全市优化调整50个粮油信息监测点,及时采集发布小麦、稻谷、油脂等7类粮油品种24种类型的价格信息,引导合理价格预期和社会消费。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全市落实好29家应急加工企业和119个应急供应网点,保证粮食应急供应的需要。五是深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强化原粮质量卫生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放心粮油店”建设监管水平,建立起覆盖粮食收购、储存、流通、加工和成品粮油批发的质量监管与供应体系,做到原粮质量检测覆盖率、不合格粮油有效处置率、原粮出入库检测率、成品粮油放心店乡镇覆盖率4个100%。

适应新常态,构建为农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要标志的农业现代化正在积极推进,粮食生产方式正加速由家庭生产向规模生产转变,目前泰州粮食规模化生产比例达到近40%,预计2-3年将基本全面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粮食生产者在生产中面临晒粮难、存粮难、卖粮难、资金难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以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粮食订单、“粮食银行”、资金担保等为主要内容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进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争取政府支持,本着“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国企为主、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用3年时间建60个粮食烘干中心,帮助农民解决好晒粮难的问题。二是推进订单粮食,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粮食流通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购销企业+粮食经纪人”的收购方式,将被“购销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方式所取代,家庭农场需要订单粮食以解决卖粮难的后顾之忧,粮食企业应主动适应,积极与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服务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探索“产业化”、“贸工农”、“服务互利”等订单模式,2015年全市已落实小麦订单面积35万亩,力争全年订单粮食面积达到70万亩。三是推进“粮食银行”建设,学习苏州等地“粮食银行”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导储备企业发挥自身资金、仓储等优势,建设“商品粮银行”,为家庭农场开展好粮食代存代储服务,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四是推进银企合作,由企业担保,银行放贷,为订单粮食的家庭农场投放一定额度生产资金,满足家庭农场生产资金的需求。

适应新常态,构建流通监管体系,提升依法治粮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制出我国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这为新常态下依法治粮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粮工作取得了进展,市、县两级粮食行政部门设立了监督检查机构,落实了人员,建立了工作机制,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和服务。监督检查工作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与依法治粮要求存在差距,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执法装备有待加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执法能力有待提升等等。在新常态下,全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要稳定执法队伍,不随意调用、借用执法人员,确保人员在岗在位,主要精力用于粮食流通监管工作,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学习,打牢执法的理论基础,组织执法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和执法案卷,总结交流执法经验,打牢执法的实践基础。要积极开展各类监督检查活动,在实践中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建设一支较稳定、懂理论、会执法的粮食流通监管工作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执法装备是执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现在装备简单、手段单一的问题,争取财政支持,在现有录摄像机、录音机、笔记本电脑基础上,添置执法车辆、移动执法器材、快速质量检测设备等,提高执法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由于粮食部门无执法权,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必须依靠相关部门的支持,为此要充分发挥粮食流通领导小组平台的作用,争取政府的领导,部门的支持,落实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组织联合检查执法,推动粮食执法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创新执法实践,丰富分级监管区域巡查的执法方式,及时调整涉粮者的诚信等级,不同等级实施差别化巡查;抓好区域巡查和回访督查,及时将问题整改到位;加强对区域监管工作的督促抽查,消除巡查不及时或查而无效的现象,确保粮食流通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经济新常态下,粮食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我们而言是机遇挑战并存,我们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作风积极应对新挑战,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粮食流通产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