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武进区戚墅堰区合并 金坛撤市设区

31.05.2015  12:05

  常州迎来大手笔的改革。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从常州市委、市政府获悉,备受关注的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于日前正式获批。根据调整方案,戚墅堰区和武进区合并组建新的武进区,金坛市撤市设区。常州市的行政区划由5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的格局,变为5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的格局。现代快报记者 刘国庆

   怎样调整的

  设立新的武进区 金坛市撤市设区

  在昨天举行的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上,常州市正式宣布: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并经过了国家、省和市专家论证,常州作出了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决定。近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通知,同意: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奔牛镇、郑陆镇、邹区镇)和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的行政区域,武进区人民政府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以原金坛市的行政区域为金坛区的行政区域,金坛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华阳南路88号。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将原武进区的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将原武进区的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在撤销戚墅堰区的同时,经省政府批准,将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常州经开区)。省编委批复常州经开区为正处级规格。市委、市政府决定,常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新的武进区管理,新武进区下辖的戚墅堰、丁堰、潞城三个街道和横山桥、横林、遥观三镇委托常州经开区管理。

   为什么调整

  A、区划调整突破常州发展“三大瓶颈

  常州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是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有行政区划已明显制约着常州在新常态下更好推进融合发展、加速转型发展。

  该负责人说,首先,调整前,常州中心城区空间有限,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天宁、钟楼、戚墅堰三个中心城区的空间容量较小,制约了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且与周边经济强镇难以形成有效互动,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同时,城市东西走向分布四个区,规划建设难度大,横向经济轴线难以贯通,影响中心城区经济进一步提质发展。

  其次,金坛地区融入常州主城区存在体制障碍,常州、金坛一体化发展受制约。县级金坛市为茅山革命老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无论是“市管县”体制,还是财政“省管县”体制,都无法使金坛地区真正融入常州主城区发展,影响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此外,市辖区规模差异大,资源要素分布不合理。截至2014年,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最大倍差分别约为40倍、13倍和17倍,行政区规模差异悬殊,影响了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流动,客观存在行政管理成本偏高、行政管理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科学把握发展大势、立足长远发展大局,对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