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知识产权让“江南明珠”熠熠生辉

05.06.2015  18:47

  江苏省常州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属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这里是鱼米之乡,素有“江南明珠”之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常州市知识产权工作亮点频出,经济持续发展,并于2015年入选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美丽的江苏增添了一张崭新的名片。
   政策引导    形成创新合力
  
“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常州市以知识产权工作为抓手,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相辅相成,互相支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常州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杨伟红表示。据了解,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相继出台《常州市专利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重点针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知识产权创造和服务工作典型单位及企业等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资助。仅2014年,常州市就投入市级财政知识产权经费1547.49万元,有力推动引导了知识产权工作。
  与此同时,常州市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进步,积极开展产业和产品专利预警分析工作,提升科技创新前期可行性研究水平。通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促进企业“贯标”工作,建立起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杨伟红说,目前,常州市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已经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轨道交通、碳材料、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10大产业链。据统计,2014年,常州市10大产业链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528.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仅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就有骨干企业50余家,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3.9亿元。
  在政策强有力地带动下,常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常州市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4.234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9759万件;专利授权量达6.312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4801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242件。常州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比例分别由2010年的20.9%和6.1%提高到2014年的30.8%和9.3%。
   服务转型    激发企业活
  
常州市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区域和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杨伟红表示,常州市建立了市级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并成立常州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例如,在政府多方协调之下,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等服务的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运用政府提供的专利信息平台,在全球实施知识产权布局,并且在与德国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诉讼中胜诉,成为常州市展览器材行业“走出去”企业的排头兵。
  在此基础上,常州市积极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工作。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常州市就着手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从而有效支持科技创新,不断满足专利权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据统计,自2012年实质性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以来,2012年常州市金融机构就为2家企业授信、发放贷款1500万元;2013年为6家企业授信、发放贷款3950万元;2014年为7家企业授信、发放贷款1.31亿元。常州市不断发挥专利权的融资功能,不仅有效加快了专利的产业化进程,更推进了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的规范开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激发了企业前所未有的活力。据统计,2014年,常州市企业提交专利申请2.7467万件,获专利1.3131万件,均位居全省第三。如今,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形势下,常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2014年,智能电网产业完成产值超过733.2亿元;常州市光伏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2014年全市5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04.6亿元,增速在30%以上;同时,常州市碳材料产业还突破了一批碳纤维、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确立了常州市作为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地位。
  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的创新,给常州市企业的创新发展“松了绑”,也为常州企业有效运营专利“鼓了劲儿”,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企业通过创新创造实现新的突破提供了备感贴心的政策导向。知识产权,让常州这颗“江南明珠”熠熠生辉。

来源:常州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