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警巧借势警地融合提战力

20.08.2015  09:20

  “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常州武警支队近来主动搭上驻地“智慧城市”建设快车,积极探索运用警地信息网络资源,走开融合式发展新路,全面提升了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任务的能力。

  技术融合,构筑森严壁垒

  轻点鼠标,所有执勤哨位、哨兵情况一目了然;拖动三维实况地图,周边地形地貌一览无余;点击目标单位主页,社情、狱情动态一网打尽……前不久,在支队举办的警地“三共”活动观摩会上,由支队官兵自主研发的“执勤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博得了与会人员的青睐。

  “注入信息化元素,为确保执勤目标安全和勤务高效管理插上了‘科技翅膀’。”常州武警支队支队长羊为健介绍说,常州作为经济基础好、社会发展快的苏南城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走在全国前列。支队借助警地共建机制乘势而上,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以现有的执勤设施“五大系统”为基础平台,通过硬件改造和技术升级,建成支队、大队、中队三级联动指挥、查勤一屏多点、训管实时掌控的信息化系统,形成了贯穿各级、覆盖全员、管控全程、保证全时的执勤目标安全防范格局。

  在此基础上,支队投资建成集作战指挥、图像实时传输、GPS卫星定位、重要目标监视和交通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交互式作战指挥平台,并接入常州社会公共信息网,实现了警地资源共享、情报信息互通,让执勤目标安全“如虎添翼”。

  体系融合,编织平安之网

  “两名持刀伤人‘暴徒’正沿西瀛里朝南大街方向逃窜……”近日,一场武警、公安两警联动处突演练在常州闹市开展。

  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员于翔接到巡逻哨兵的呼叫后,迅速指挥部队展开处置,同时将现场画面同步传输至公安指挥控制中心。公安机关准确掌握嫌犯外貌特征,并对其行踪精确定位,5名巡警随即赶至现场,与武警官兵合力将“暴徒”制服。从接到报警到处置成功,全程仅用时3分20秒。

  在支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通过警地互联的监控网络,市区重要部位、重要场所和路口的实况尽收眼底,相关信息直达一线哨兵的“数字化终端”。支队政委徐焕友深有感触地说,有了多网融合、警地联动的指挥平台,执勤分队预警、快反和处置情况能力明显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武警、监狱、公安三级警情响应联动机制,支队把担负的执勤目标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并成立警地联合指挥机构,明确指挥权限和职责,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极大地提升了警地协同处置能力和效率,给确保驻地社会稳定编织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防护网”。

  手段融合,锤炼打赢本领

  “监狱北侧监墙发现一名犯人企图翻越监墙逃跑,请处置……”8月2日,支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一场以犯人脱逃为背景的警地联合网上勤务演练激战正酣。随着导调人员鼠标轻点,大屏幕上瞬时出现参演官兵和狱警处置的实时画面。

  “开展警地网上联训,不仅让官兵学到了新的战法和训法,更提升了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支队参谋长万鹏介绍,针对执勤目标分散、集中组训难、内容落实难的实际,他们确立了借助网络推进实战化训练的抓训思路。同时,他们主动协调,在与目标单位、公安机关联合制订各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担负任务的实际,精心设计贴近实战的犯人脱逃、暴狱、暴力袭击、自然灾害等多种情况,不定期开展网上联训联演。

  为确保演练取得实效,支队成立了由武警和公安双方领导挂帅、业务部门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导调部,采取理论提示、情况诱导、随机导调、阶段点评等形式,对想定作业进行层层推演,发现问题现场指出予以纠正,双方组长适时进行点评,使参演人员在演练中提高技能,增进默契,加强协同配合,真正让网络联合练兵成为提高战斗力的“倍增器”。

  □本报通讯员杨吉祥沙子钺本报记者施琛耀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