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报告、应急处置,常州开启未成年人立体救助

21.09.2016  21:31

      记者昨天从市民政局获悉,日前,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常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常州市钟楼南大街街道正式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今后将有更多专业性强、灵活度高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困境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源头帮扶等工作。这是常州市民政局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四级救助网络,打造立体救助模式的又一重要举措。

      此次共建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街道选取10个社区,挂牌建立救助服务咨询点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点。建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机制和未成年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督导员制度,聘请专(兼)职儿童救助保护督导员负责“未保”工作。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预警排查、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以及监护干预等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及时巡查、发现、救助困境未成年人,酌情开展分类救助。引导社区内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组织等参与源头预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政策法制宣传,对流浪乞讨人员、失学辍学、留守流动、监护缺失等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进行疏导、帮扶,促使其家庭依法履行赡养、抚养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