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实现市属学校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

19.08.2015  00:31

  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和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常州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市属学校建设项目审计新模式,确保审计“全覆盖”。
      一是紧密结合规划及早介入准备。常州市教育局今年制定了《常州市加快市属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确定了全市直属学校将要完成易地新建学校项目6个,原址重建或改扩建学校项目17个,新建学校项目4个,市属学校建设和装备水平均达到或超过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常州市审计局紧密结合教育局规划,早介入早准备,对涉及的27个学校提前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和总体情况,使审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二是分类筛选优化审计立项。由于27个学校的性质、建设期、建设资金筹措各有不同,常州市审计局对所涉学校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针对今年10个新开工项目(新建项目4个、原址翻新项目3个、原址改扩建项目2个、易地新建项目1个)和9个续建项目(自行建设项目5个、市教育局负责建设项目4个),按照学校建设体量、投资规模、社会影响、工期、内审条件等六项指标建立分类汇总表,并归类评分,再从同类别中挑选出6个不同特点的项目,分别按照项目性质选择竣工决算审计和行政指导进行审计立项,实现各类项目的审计覆盖。
      三是重点项目重点对接推进。由于学校建设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社会关注程度高,常州审计为了确保重点项目审计工作的稳步推进,提前做好6个优选项目的对接工作,挑选精兵强将分赴6个学校建设工地实地调研,会商研究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同时关注建设项目推进情况,是否按照规划建设,符合建设程序,有无违反八项规定等超标准建设情况,有无推行节能环保建设节约型校园等。
      四是加强协作积极发挥内审作用。由于每个学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内审队伍,市教育局也有一支专业的内审力量,如何将多股力量进行汇聚、形成合力,常州市审计局积极探索,采取搭配编组的方式,在工作实践中以干代训培训内审人员,实现审计效率的叠加。 (刘子隽 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