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江苏常州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让农民种粮一身轻

26.06.2016  22:52

  央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常州台记者谭梦霞)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但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努力让农民“种粮一身轻、粮袋满登登”。

  今年夏收期间连续降雨,导致麦田水份过多,使得小麦抢收时间趋紧。为此,一大早,常州市金坛区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就调来履带式收割机进行作业。农机技术负责人蒋书满:

  蒋书满:对于烂地,泥脚再深,履带式收割机都能下田,其他小麦收割机都不能下田,这台机在小麦地里能割七到八亩的收割效率,一天一个机手要割九个小时的话,能割七十亩到八十亩地,有利于小麦的抢收。 

  据了解,由于去年秋收期间持续阴雨,我市许多农民不得不大幅推迟小麦播种期,夏粮产量因此受到一定影响,但金坛区稻麦科技示范中心种植的一千多亩小麦,长势较好,亩产达到700斤,这主要得益于实施了全程机械化。示范中心负责人季忠:

  季忠:机械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播种环节,六位一体还有四位一体的小麦复试播种机,播种均匀度都比较好,提高了种子出苗,保证播后能及时起苗,为增产奠定了基础。 

  小麦收割后,用于秸秆还田、秸秆收储的农机就派上了大用场。记者看到,一台纸盘式楼草机幅宽达到了6.5米,短短五分钟的时间,一亩地的秸秆就全都被收上来了。机手张伟说,以前收一亩地秸秆,要三个人在地里忙活一整天:

  张伟:现在增加工作效率,减轻老百姓的压力,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第二个把秸秆变废为宝。 

  日前,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在常州市召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表示,全程机械化既能增强抵御病虫害或极端天气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少产中产后损失,更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李伟国:目前,劳动力成本占到农产品成本比重比国外要高六倍以上,这样要解决某个农产品的竞争能力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问题。常州在农机化发展方面还是比较快的,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也创出了很好的新的模式,这些工作也给全国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