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六旬保洁员带着九旬养母扫地10年(图)

04.01.2017  09:32
薄树林为老母亲戴上手套保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马晶晶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薄树林为老母亲戴上手套保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马晶晶 摄

  2016年常州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清晨6点的风,有些刺骨,天还没彻底亮,四处静悄悄的。年近六旬的薄树林大扫帚的扫地声,在道路上响起。他扫得很专心,鼻头上沁出一层薄薄的汗水;他也扫得很安心,91岁的老母亲就坐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他。

  老母亲其实是养母,但对薄树林来说,就是亲娘。为了照顾如今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妈妈,他割舍了最初的教师岗位,选择了最苦的清洁工。因为这份工作“能把妈妈随时带在身边”。

   童年回忆

  养母的一颗鸡蛋

  让他终生难忘

  何祖海和薄树林认识十几年了,两人都是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三勤社区的保洁员。在何祖海印象里,从认识薄树林那天开始,薄树林的身边就一定有他养母的身影。

  何祖海曾经想不通,“老妈放家里好了,干吗带来上班?”薄树林答他的话让他记到现在。“他说,‘她把我从这么一点点,捧到这么大。要是没有她捧着,我这条命也就没有了。’

  薄树林被收养时才7个月大。1958年,他出生在常州市湖塘镇一户姓刘的人家。家里经济困难,他的出生,更让这个已经有两个儿子的家庭负担加重。迫于生计,薄树林被辗转送到了连云港灌南的养父母家里。

  养父母家以种田为生,同样生活拮据。但对于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妻来说,薄树林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了许多希望。

  养父性格严厉,不苟言笑,而养母则是这个家庭的温柔所在。薄树林至今记得上学时养母偷偷塞给他煮鸡蛋的情景。“那个年代,家里母鸡生的蛋,都要拿去卖钱的,家里人根本舍不得吃。

  养母自己舍不得吃穿,把最好的都省给了薄树林,她也不遗余力地支持他读书考大学。实际上在那个年代,薄树林周围的孩子基本上只读到初中就回家务农了。但这位淳朴农妇相信,“读书有出路。

  虽然和大学失之交臂,但高中毕业的薄树林还是成为周围学历最高的人。他很顺利地应聘上了镇上小学的数学老师,后来又做了初中老师。

   落脚常州

  找到亲生父母,他把养母带在身边

  上小学时,薄树林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是被抱养的事实。

  最初是和同村的孩子吵架,被别人骂是“被抱来的野孩子”,甚至还有流言说,他是被遗弃的私生子。养父母一时没有承认,直到两人一次吵架时的脱口而出,才让薄树林确认了这件事,一时间如五雷轰顶。

  但直到1992年养父去世,薄树林才开始计划寻找亲生父母。他第一个询问的是养母的意见,“我要不要去找亲生父母?

  养母徐锦英想了想,“常州条件比我们这里好,下一代在那里读书也容易有出息。”她支持儿子。

  薄树林再问,“如果找到了,你跟不跟我走?”他后面还有半句,“如果你跟我走,我就到那边去,如果你不跟我走的话,我也就不过去了。

  徐锦英又想了想,回答儿子,“我跟你一道去。

  两句话问完,薄树林这才下定决心。

  通过母亲的回忆,几经辗转,他终于找到亲生父母。亲生父母已经年迈,薄树林早就没有了埋怨之心,为了帮他在常州站住脚跟,远亲近邻都来帮忙,有的帮薄树林夫妻俩找工作、有的拿出祖屋给他们暂住、有的添砖运瓦帮忙盖房。

  在常州毫无根基的薄树林,最终进了一家环卫所,负责驾驶轧压垃圾车。虽然收入比不上原来的教师工作,但好在这份工作相对轻松——操作可以自动进行,人也不用经受风吹日晒。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