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拧瓶盖”校规让女生情何以堪?

22.10.2015  16:23

据报道,“让女生走在马路内侧”“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走路避开女生背包的一侧”……日前,华东交通大学新出台的《学生手册》中,新增了上述学生行为规范,引起网友热议。有学生直呼,做到那样就是暖男了。

就算他是暖男了,她又情何以堪呢?都大学生了,还要别人为你拧松饮料瓶盖,这当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虽说男女体力有别,可这差别显然没大到这份上。于是,这过度的行为规范引来了不少网友对女生的吐槽:“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还要给女生喂饭吗?”“不要相信女生没力气拧瓶盖,她们拆起快递来力气不要太大啊!”看来这校规不是女生的“福利”,倒是更多地引发了公众舆论对于“公主病”的不满。而身为女生,又会满意于如此“关心”吗?老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这已经是“老话”了,现今的女子进学堂读书变得有才了,而且进的还是古人闻所未闻的新式大学,这算是时代的巨大进步了,可是如此进步之下又冒出来了一个女子无“”便是德,感觉很是奇葩。“文明其头脑,野蛮其体魄。”堂堂大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当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和锻炼身体的意识。一个连饮料瓶盖都拧不开的大学生——注意,女生也是大学生——非但不值得“照顾”,还当受到“鄙视”,从而激发其锻炼身体为自己也为国家可持续做贡献的意识与行动。数年前,看到清华校园里一操场上的横幅写着“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深受震撼,为那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更长时间的学人誓言与豪情。后来得知这是曾经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的目标和号召。而今看到这个“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的新校规,我有点恍惚:难道现今的大学还要鼓励女生学习林黛玉式的弱不禁风不成?虽然,这样的“林黛玉”已经难寻觅了。

除了有固化性别定势、鼓励“林妹妹”做派之嫌外,如有网友所言,这一校规还有安全、卫生隐患,弱化了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近年不时有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消息,有关的安全专家在提醒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时,有一条就是不要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也不要让别人触碰自己的饮食。在“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营造的氛围之下,女生容易养成依赖的“放松”习惯,身处险恶之境时,也丧失了应有的防范意识。再说,别人帮开的瓶盖确实也不那么卫生。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校规真的有助于培养暖男吗?校规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我看来,如此校规反而会让“暖男”的含义显得肤浅而难堪。你说,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真有“林妹妹”请男生帮拧饮料瓶盖,有男生会不帮吗——如此,这校规是否没必要?如果没有“林妹妹”要男生帮拧瓶盖,男生遵规又非得帮,那这校规是不是有点无事生非呢?而且校规之下,当男生成了形式“暖男”,那么,对于真正暖男的理解与追求是否会离期待中的更远了呢?

还有“让女生走在马路内侧”也是莫名其妙:马路内侧车更多,我一般都愿意让老人和小孩们走外侧;而“走路避开女生背包的一侧”这一条,我就是猜也猜不出它的针对性何在了:如果是怕撞着了背包人,那应该是任何人背包的一侧都应该避开,为何单单要避开女生的呢?校规中还提到女生的坐姿问题,有教育专家对此追问“为什么就不规定男生的坐姿?难道男生的二郎腿就是允许的?”所以,在没有性别区分的问题上,如果非要做出有性别隔离的“特色”规定,则难免令人费解。莫非是传说中的男生负责有担当、帅气,女生负责柔弱、守规矩?男生的帅气当有来由,不能以女生的“”柔弱和“”规矩为前提。

该校有关人士表示,“希望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管理的用心和人性化。”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尝试也值得肯定,但在媒体作为“新闻”报道的这几条校规上,其没有必要和缺乏可行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大学培养文明有礼的暖男的初衷固然良好,但如果结果是令人啼笑皆非,就可以考虑修订了。好校规不是拍脑袋、想当然,闭门造车就能规划出来的。我们需要怎样的校规?我们又当培养怎样的大学生?关于校规,我觉得最好先交由全体学生来提出,然后再由校方归纳升华,最后双方达成共识。这样,可行性和必要性才会更加有意义,不至于流于纸上之“”或莫名其妙,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也。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