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响水贫困户“点菜” 省委工作队“下单”

11.01.2015  10:44

  响水贫困户“点菜” 省委工作队“下单

  精准帮扶让低收入户长久脱贫

      新华报业网讯  农村贫困人群往往缺乏起码的生产致富能力,甚至缺乏基本劳动能力,怎样让扶贫快速见成效,还要有长效?省委驻响水扶贫工作队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精准帮扶”的经验,调动当地能人一同参与,形成扶贫效果可持续的可喜局面。

  年底的苏北天寒地冻,但响水县南河镇兴南村贫困户李敬高的心里却暖和和的。每天一大早,60岁的老李都要到3里开外的强胜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转转。那里有他的3只羊,其中1只母羊还有1个月就要产小羊了。

  老李的羊怎么在合作社养着?这要从省委驻响水县帮扶工作队说起。养羊是响水的传统产业,去年5月,工作队从养殖大户手里购买了一批羊羔,免费送给一些低收入农户喂养。可不到1个月,就有位低收入户的8只小羊死了6只,这让下乡扶贫不久的队员们很伤心。

  事后专家鉴定是农户喂养方式不当造成病亡,怎样让这些缺乏致富硬件的低收入户真正脱贫?队长曹炳泰和队员们苦思再三,决定创新帮扶模式,采取低收入户点菜、工作队下单的办法,通过养羊、从事高效农业、就近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2800个低收入户长久脱贫,用精准帮扶提高农民和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

  从“送羊”到“寄羊

  工作队调查发现,很多低收入户“点菜”想养羊,但家里没有人手和场地,便因地制宜、按需“配菜”,采取自养和寄养相结合的方式,让低收入农户实实在在发“羊财”。

  对那些有养殖意愿又有场地的低收入户,继续送3只山羊羔。村里的养殖大户免费给他们提供配种服务、养殖技术和售羊信息。

  像李敬高那样身体不好的农户,采取由养殖大户集中饲养、分户管理的方式扶持饲养。大户一次性向贫困户无偿提供3只健康母羊羔。一个月内,羊羔得病死亡的,大户免费重新提供。对于寄养的羊,养殖大户每年收取585元的成本费(包含饲料费和羊舍租金),在山羊出售时扣回。

  兴南村强胜畜禽专业合作社就寄养了8个低收入户的24只羊。记者在合作社看到,经过半年的喂养,24只母羊只只健壮浑圆,春节前都可以出栏。“按照平均1只羊2000元的价格计算,3只羊可以卖到6000元,当年就可以脱贫。”曹炳泰说。

  不过很多寄养户不舍得卖母羊。李敬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卖3只母羊可以一次性挣6000元,如果留着做种羊,1只母羊1年至少可以生2只小羊,3只羊两年可以繁殖6只羊。“多养几年赚头更大,不仅可以脱贫还能致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