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金湖县“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硕果累累

07.03.2016  11:36
        “十二五”以来,金湖县上下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加以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抢抓新一轮“三农”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新进展。2015年在全市农业农村考核中实现“三连冠”,戴楼、银涂成为全市综合实力十强镇,所有镇进入全市前23名并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突破11亿斤、实现“十二连增”,5年增产1.14亿斤,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全县设施农业、渔业比重达19%、28.5%,较“十一五”末分别提升8.7和17.5个百分点,新增农业“三品”195个、累计376个,生产面积占比居全省首位,建成2个省级、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跃升全省第二方阵,被表彰为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
        农村改革在全国产生影响。大力实施首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全省16个整体推进县中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被确定为全国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10个试点县之一、全省唯一。首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在全市首家建成县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并投入运行,完成11个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初步形成现代农业经营制度模式。在苏北率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金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等待遇、同步调整,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罗志军、石泰峰、孙中华等省部级领导以及市委、市政府、省委农工办主要领导先后来我县调研改革工作并予以充分肯定,改革案例在央视予以专题报道,并入选《江苏基层改革案例精选》。
        农民收入实现持续突破。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家庭农场457家、全市第一,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37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97家、全市第一,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5%。2015年,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突破115亿元,人均储蓄达3.25万元,位居苏北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52元、年均增幅13.3%,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13:1下降至1.98:1。实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提标,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均保持95%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7.4亿元,南水北调东线、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洼地治理等一批工程建成投用,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88%,建成高标准农田15.3万亩。新建农村公路410公里、各类农桥328座,镇村公交开通率达70%。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位居苏北前列。恢复重建供销基层服务社22个,建成信息化粮库12个,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达90%。集中水源地建设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验收,获批全国首家气候宜人之乡、国家绿化模范县。
        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援助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化厂房21万平方米,被表彰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省首批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至2015年底,全县6559户、13927个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以下的人口全部脱贫,省定20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新“八有”标准。全县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51.6万元,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省、市充分肯定,连续5年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顺利通过省、市“十二五”考核验收。
作者:李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