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 每个社区20万标准

22.10.2014  19:29

中国江苏网10月22日讯(记者许特达)今天,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深化街区改革的相关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未来,南京市83个社区街道将着力进行“去机关化”和“去行政化”改革,让街区回归其本职功能,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

      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了《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记者特别注意到,方案中要提出建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公益服务,解决群众身边的难事、急事。据南京市委组织部施军副部长介绍,“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按照每个社区20万元的标准,由市区两级财政1:1配比建立,主要用于扶持公益服务,比如公益社团组织培育所需。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社区各项人头费的开支。“从服务项目的提出到服务项目的确立,以及服务项目的实施,最后到报告的评估,全过程都将请社区居民参与,以老百姓满意与否作为设立标准。”施军说。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1月1日起,南京市将取消对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城区各街道和其他建成区所在街道相关经济指标考核,确保这些街道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和组织公共服务上来,同时,强化群众满意度评价,街道、社区考评中群众主观评价权重分别不低于50%、70%。在社区自治方面,南京市将通过优化社区服务管理构架,扩大协同参与的空间和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自觉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来。此外,南京市还将重构社区公共服务的网络体系和再造服务流程,让居委会真正能够“沉”下去为居民提供服务。

  会上,南京市发改委城市和信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正在开展整合各社区政务网的工作,同时推广综合信息采集平台,用于采集社区的基础信息,为全市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数据的支撑。据了解,目前,全市社工已通过手持APP在各社区中开展采集工作,鼓楼区已率先启用了采集平台。通过这种信息化手段,将事务信息、人口信息、工作信息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一门式”管理。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南京市政府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也将延伸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栖霞区做试点,年底前将上线运行。通过该系统,将统一街道和镇的便民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和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