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经信委认真学习贯彻省、市人代会精神

02.02.2015  20:31
      根据省、市人代会会议精神和省、市领导重要讲话要求,南通市经信委立即组织专门会议进行了传达,要求全委同志准确认识、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增长、增投入、扩规模,突出抓转型、促融合、提能效,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创新求突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       1.把握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创新智造和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高新化发展。继续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双倍增、双突破、双提升”工程,力争全年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能源及装备、化工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产出均突破2000亿元。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全年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种子产业”,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信息化发展。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城市经济,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园和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动浪潮、大唐、中创等知名企业落户建设,力争尽快形成几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试点,推动网络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突出抓好电商拓市,支持企业围绕网上购销、供应链和服务等重点环节实施转型升级项目,打造一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发展一批行业特色B2B电子交易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力争到2016年底,除化工重点监测点、少数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暂时保留外,对属于国家、省市淘汰类、有安全生产隐患、区域环境影响、周边百姓反映强烈、列入负面清单以及规模以下的园区外化工企业全部关闭、转产或搬迁。       2.深挖潜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改进经济运行调节的方式方法,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协调服务,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质效提升。培育增长点。围绕全市省、市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结合项目投入情况,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及时发现协调新增长点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产出进度,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调整,以优质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市5000万元新增长点新增销售收入不低于400亿元。巩固支撑点。加强对全市应税销售200强企业、销售亿元企业、180家用电大户进行动态监控,坚持“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对大企业(集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个案处理,加快协调解决,确保健康运行。止住出血点。重点关注船舶、纺织等低迷行业运行走势,关注受欧盟双反和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行业,密切关注应税销售和用电增幅下降的骨干企业。加强政银企配合,开展企业风险点的排查防控,指导企业加强库存积压产品和呆坏帐的处理核销制度,努力把两项资金占用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       3.扩量提质,夯实区域发展后劲。积极抢抓陆海统筹、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发展机遇,努力化解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矛盾和问题,一切以项目为核心,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后劲。猛攻项目增加有效投入。紧紧抓牢当前招商局重工、恒科新材料二期、甬金金属、达美特种车、陆地方舟等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制度,及时会办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快竣工、早达产。围绕“一带一路”、陆海统筹、沿海开发等重大国家机遇,大力开拓项目源,强化招商选资,努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资源消耗少、产业带动强的优质项目,不断积蓄发展后劲。前延后伸培育新兴业态。深化产业链配套发展,积极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创新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加快培育供应链管理、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营销网络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在嫁接与融合中增添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放大特色打造载体优势。坚定不移以“四个一”为主要着力点,下大力气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及项目,一批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高端人才及团队,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示范特色基地。将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板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的规模。       4.创新服务,增强政企攻坚合力。围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的服务,努力构建“强市场、好政府”的新优势。加快服务转型。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意见,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切实简政放权、清费减负,激发企业活力。在精政简权和服务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力所能及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行政收费,切实提升服务质态和水平。强化政策创新。在抓好现有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注重定向发力、有的放矢,着力解决交叉重叠、使用分散,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等问题。创新政策资金使用方式,逐步转向以补助奖励等无偿拨款为辅,创投、风投、贷款风险补偿等有偿使用为主的方式,切实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强要素保供。用电上,加强“十三五”电网规划前期研究,落实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所以及各县(市)、区500千伏变电所等重点电网项目规划。继续推广电子预托收、预结算及电费保函等多种电费结算方式,缓解企业预缴电费压力。推进用电—发电企业电力直接交易扩大试点工作,每月汇总直接交易电量,确保电费结算到位。资金上,创新银政企对接方式,提高对接成效,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拓宽银企合作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上市、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缓解资金瓶颈。加强银企矛盾协调,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链等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产业安全与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