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粮食局积极探索实用人才培养新路

13.11.2015  12:13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关工委工作要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的重要指示精神,也为近几年刚入职的新人尽快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年以来,市粮食局关工委紧紧围绕局党委“人才兴粮”战略,充分发挥五老成员、离退休老党员以及机关在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实施“3+1”人才结对培养工程,为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了载体,发挥了作用,取得了实效。

一、吃透精神,创新人才培养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这样讲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近几年,市粮食局机关陆陆续续新进了一批年轻同志,这些新人文化素质高、思想前卫、富有朝气,是粮食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但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粮食行业缺乏了解,工作经验还不足,专业知识还不精,业务水平还不高,对所从事的本职工作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为尽快地帮助这些年轻人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尽快地将他们培养成开口能讲、提笔能写、上岗能做、难关能攻的“四能型”粮食战线上的新生代力量,粮食局关工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成才为要、服务至上的原则,启动了“3+1”人才结对培养计划,即“3”名“老人”通过结对培养“1”名“新人”。“3”名“老人:分别是“五老”成员、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科室成员;“1”名“新人”指1名局机关新入职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新人”。方案同时明确了“3+1”成员各自的工作重点:局科室成员对本科室纳入培养对象的新入职成员进行业务工作方面的辅导和支持;局“五老”成员重在对结对培养对象在思想道德建设及个性问题等方面提供引导和解惑;局领导班子成员重在对培养对象在政治上、组织上给予关心和帮助。这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使受培养对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学好本领,更好的成长成才。

二、注重实效,丰富人才培养形式

为让人才培养计划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局机关关工委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力图通过这些活动,来使师徒之间了解更加深入、更加具体。

1 、注重学习。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因此,师傅们都把学习作为对徒弟们的第一要求,要求他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前辈学习。老同志居瑞洲在第一次小组活动的时候,就把自己写的博客选编《古川话人生》送给了金慧,里面有他的人生回忆、人生情缘、人生感悟以及人生夕阳。他希望通过其记载的人和事使金慧进一步了解粮食人、了解粮食史,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能使金慧思想上有所启发,让她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9月中旬,局机关关工委请来了扬州大学的丁筱青教授,举办了一次题为《做个好家长—让孩子以最恰当的方式成长》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对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对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给大家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

2 、加强锻炼。 为了使年轻人更直观、更全面地认识基层,认识粮食收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今年夏粮收购季节,局党委研究决定让王柳杨、许根荣、王永刚三位同志分别到五里坝、汉留、三垛进行锻炼,了解基层企业的运营模式,知道“数字化”粮库是什么,学习粮库信息化的操作系统,熟悉粮食扦样流程,掌握质量检验和熏蒸的方式、方法等。这次的锻炼,使三位同志受益匪浅,回来以后,他们也都写了心得体会并做了交流发言。他们有了共同的感悟:基层苦、基层累,基层难,对基层工作的艰苦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锻炼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师徒互动。 十月初市级机关关工委有一篇关于如何做好关工委负责人的征文,局关工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同志居瑞洲和金慧这对师徒,他们俩齐心合作,并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联系与勾通,很快完成了征文,受到关工委主任、盛福朝副局长的肯定。通过合作师徒之间也增添了相互了解。重阳节安排机关的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局关工委也特意安排了新人代表董慧和金慧参与其中,跟着老同志们一起参观了车逻粮油经营公司、五里坝国家粮食储备库。通过这次活动,使她们两人对粮食前辈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4 、座谈交流。 局机关在8月中旬举办过一次“践行高邮精神、弘扬粮食传统”的研讨会,会上陈有春局长做了崇文尚德的主题报告,《高邮粮食志》的起草人之一居瑞洲做了粮食发展史和粮食传统的发言,局机关的年轻同志都对“家风”研讨成果进行了交流,这是一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周,局关工委又举行了一次“3+1”新人座谈会,会上大家对参加“3+1”计划以来的工作、学习及感悟进行了交流,兼任关工委主任的盛福朝副局长、关工委副主任李林根等根据大家的交流,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这样的交流座谈又一次给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

三、着眼长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3+1”人才结对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机制来保证。

1 、人员流动化。 “3+1”人才结对培养计划中的人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有进有出,双向流动。根据新人的年龄和工作年限,将培养期限定在1-5年不等,对于以后新进单位的年轻人,也会将其纳入到培养对象中来,实现接力式的培养,从而不断锻炼、培养出粮食战线上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2 、活动有序化。 局关工委对“3+1”人才结对培养计划的活动有着系统的安排与规划,即:局科室成员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与培养对象的活动;局“五老”成员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与培养对象的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与培养对象的活动;局关工委每年安排一次“3+1”全体成员的集中活动。

3 、任务具体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对“3+1”工程将认真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3+1”人员的汇报,从各个“3+1”小组工作实践中,发现新亮点,探索新举措,总结新经验,进一步调动“3+1”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局党委“人才兴粮”的战略得以落实,推进全市粮食流通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金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