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为项目大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26.01.2015  11:24

全市项目大突破推进会后,市科技局通过召开会议、分解任务等方式,加快部署2015年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足创新引擎,凝聚创新合力,为实现项目大突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市科技局将主动适应新常态,调高目标追求、调优精神状态,紧紧围绕优化创新环境服务项目,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引进项目,依托科技成果做实转化项目,加大申报力度上争项目,力争实施科技合作项目50项以上,科技孵化项目30项以上,上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市科技局局长郑企力接受采访时介绍。

 

在具体工作上,市科技局将围绕优化创新环境、推进协同创新、突出成果转化、加大上争力度,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优化创新环境,在服务科技项目上实现大突破。一是健全管理体制。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其在信息发布、科技服务、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我市产业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二是增强服务功能。加快平台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提升,高起点建设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试点发行“科技创新券”,将财政奖补转化为“有价证券”,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服务于亟需创新的企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研发项目、研发投入和公共服务平台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推进协同创新,在引进科技项目上实现大突破。一是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院校行、科洽会、中科院合作联盟品牌效应,深化与国内重点高校院所、中科院的全面科技合作,建立紧密的政产学研联盟,形成长效机制。围绕沿江特色产业,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联合体,加快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合作。鼓励高位嫁接,引导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向我市集聚,实现从引进技术向引进人才和项目的跨越,力争落户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优质创新项目,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鼓励加强自主研发。紧扣船舶、微特电机、汽车配件、特种材料及核电装备等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能力。重点推进金属材料研发中心和先进焊接技术应用中心建设,力争新增泰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全市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3%左右。

 

突出成果转化,在共建科技项目上实现大突破。一是加快搭建转化服务平台。依托华信科技创业园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一批技术转化靖江分中心和技术创新载体。利用科技网上交易平台,完善企业项目需求库和高校院所项目成果库,为企业技术项目需求提供快速通道。二是精心打造成果转化基地。推进中科院理化所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中科睿凌和中科华星等项目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继续引进高端产业项目,推进中科院金属所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及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全力推动专利成果产业化。提升专利授权数量和质量,力争专利授权量达到18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以上。着力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产出,精选符合产业特色的优质发明专利推动产业化,多方筹措资金,给予全面扶持。

 

加大上争力度,在支持科技项目上实现大突破。一是加强沟通协调。认真研究国家、省对科技发展的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将科技政策送到企业,一方面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等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广泛遴选符合政策的项目,增强申报的针对性。二是实施全方位服务。通过调研、梳理、牵线、申报、立项、跟踪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主动服务、创新服务,确保优质项目及时落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0项。三是实施项目攻坚行动。上调目标,开足马力,全面调动系统内全员积极性,做到科室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层层抓落实;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奖惩力度。上半年,依托华信科技园完成“光触媒”和“气汽发生装置”2个产业化项目,力争完成全年招引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