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不断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30.12.2014  11:10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内涵,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该区通过宏观统筹、课题带动、专家支持、试点先行、协同发展等举措,分步推进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整体规划、国家规定课程校本化实施、精品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共同体和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等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协同合作,形成立体化的课程研修团队

  围绕课程的规划与实施,玄武区形成了各个层面立体多元的课程共同体,在多维互动、民主协商和协同合作中,不断推进课程引领下的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在区域层面,由区教育局领导、区教科所牵头、区教研室、信息中心协同,聘请课程专家,引领课程建设。在校际层面,建立了跨校联盟的课程共同体,以“专家引领、选点实验、典型示范、区域推广、活动辐射”的策略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最终使全区每一所中小学都成为课程建设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在学校内部,由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形成“学校课程共同体”,以专家讲座、教师讲坛、学科建设、校本研修等形式促进广大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在学科层面,全面推进每个教研组从“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学科团队发展、学科学业保障”等四个方面制定学科行动纲要。

基于文化,顶层设计学校课程整体规划

  聚焦课程文化建设,学校在与办学历史对话、与学校特色文化对话、与校长办学思想对话、与学生及教师对话,与学校现实发展对话的过程中,明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课程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匹配关系,形成学校课程形态选择与内容选择的思想基础。通过进一步系统分析各类课程,将不同形态的课程纳入学校文化视野下,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等形式,逐步形成了突出文化性、多元化、个性化、自主性、选择性等现代课程特征的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基于学校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研讨和实践,全面梳理和修订已有的各类课程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各类课程实施、管理和评价指南,形成课程规划具体实施、操作的补充附件。

聚焦课堂,校本化实施基础型国家课程

  理解课程本质:教师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纲要指导下,对学科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设计,使实施的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适性发展。研究课堂环节:玄武区坚持研究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操作策略,“三全”即课程的实施要关注“全面、全体、全程”,“五优化”即从学科课程的视野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具体是优化教学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等五个环节,将基础型课程的有效实施落实在常态化的、具体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激励师生参与:一方面是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认同学校课程理念,通过教师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将先进的课程思想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另一方面以多种方式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丰富的课程体验中,创生出具有学校特质的有效课堂。

突出生本,开发精品化的系列校本课程

  玄武区各学校根据校情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了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学习领域,并纳入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之中,使之成为构成学校课程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各学校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了多门体现现代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色化校本课程,受到学生欢迎,产生广泛的影响,形成了一批校本精品课程。在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数字化教学、小班化实践、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或独立或交叉的课程领域,玄武区各校所研发的精品校本课程渗透着学校的课程理念,体现了教师的课程智慧,丰富着孩子的课程生活,为不同潜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