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诉苦:出行叫车新方式有怨不知向谁诉

14.03.2016  12:52

  中国江苏网3月14日讯  打车、代驾、专车接送……对于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无锡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来说,这一切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便轻松实现了。打车软件、代驾软件等出行新方式的出现,让市民们感受到便捷的同时,投诉无门的尴尬更是让消费者受伤。

   消费

  体验

  “不愉快”的“”经历不少

  不少市民在使用打车软件时都遇到过不愉快的乘车经历。随着打车软件成为一种生活新常态,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绕路、拒载等。遇上这类纠纷,想要维权首先得找到渠道投诉,然而热线电话不容易打通、邮件投诉回复不及时等情况,让维权困难重重。

   信号问题引发“冲突

  市民邓女士曾经因为手机信号问题,陷入了被两个司机“争抢”的纠纷中。据回忆,当时她先是在家中覆盖Wifi的情况下用“滴滴”软件发布了一条 召车消息。眼看着界面上显示“已经通知了20多个司机”,但是还没有人接单。为了节省时间,邓女士就索性从家往楼下走,这过程中,信号从Wifi变到E, 又转到了4G,但是直到叫车时效结束,也没有人接单。于是邓女士将“滴滴打车”软件后台关闭,改为用“快的”软件打车,20秒时间就打到了车,没一会就与 师傅接洽好了。然而就在同时,邓女士又接到了“另一个”出租车师傅的电话,该师傅表示自己是通过“滴滴”接单的。而因为信号原因,邓女士手机上并没有显示 通过“滴滴”发布的信息被“接单”。最终,两个号称“大老远”跑来接单的师傅都到了邓女士家楼下,一场“争夺战”展开了。

   被“拒载”还得自己“背黑锅

  市民钱女士“生气”地描述着自己“背黑锅”的经历。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下班高峰的时候发布过召车信息,是从“广益金科某住宅区”到市中心 的。开始没有人接单,加了5元小费后终于有师傅接单了。于是钱女士便下楼等车,可是过了5分钟还没见到车子,钱女士便主动打电话询问出租车的位置。结果, 司机告诉钱女士,“广益哥伦布门前的那条路太拥堵了,老远就看见车子排队了,所以这单不接了”。被“拒载”的钱女士还被司机“要求”,向“滴滴”反馈的时 候,不要选择“司机爽约”选项,要选择“自己不打车”或者“与司机协商好”。

   召来“黑车”吓煞人

  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年前的一个中午,她通过“快的”打车软件叫了一辆出租车,可到约定地点缇香路与广南路交叉口发现,停在那边的竟然是一辆私 家车。“我非常惊讶,但这个司机的声音确实是跟她通电话确认的那个司机声音,连车牌号都跟打车软件上显示的一样。”因为是黑车,小刘没有敢乘,在路边重新 拦了辆出租车,耽误了些时间。

   突然更改目的地“惹毛”司机

  市民蔡小姐还吐槽了外地的“招车”服务。她表示,自己在南京也使用过一次“快的”软件,当时自己住在南京栖霞区比较偏的一个酒店。第二天早上, 人生地不熟的蔡小姐选择了市中心某个目的地后就直接发布了召车信息,很快订单就被抢走了。上车以后,蔡小姐无意中询问了一下开到目的地要多少钱,结果师傅 乐呵呵地表示“50元左右的,这是优质单啊!”师傅的回答“惊吓”到了蔡小姐,她立马询问“能不能改为送到最近的地铁站?”而出租车师傅却“不依不饶”, 表示自己是从很远地方特地赶来的,如果只为赚个十几元肯定是亏本生意。最终,蔡小姐只能多支付了5元小费得以解决。

  由于蔡小姐从事的是销售工作,手机叫车已成家常便饭,她对打车软件的投诉“软肋”可谓深恶痛绝。在关于打车软件的投诉中,客服沟通渠道不畅的问 题很突出。相比“快的”,“滴滴”虽然针对不同的服务有相应的客服热线,但客服热线并不显示在叫车页面上,而是需要先进入个人页面,点开“设置”,再点开 “关于滴滴”,在“联系我们”中才能查找到,比较繁琐,而且热线电话并不好打,有时需要排队等待很久才能接通。

   到目的地后代驾师傅乱要价

  上周五晚临近12点,市民高女士夫妇和朋友在KTV唱完歌,由于喝了点啤酒,朋友便帮忙用手机通过“e代驾”下了单,不一会儿来了三位代驾师傅。代驾载着高女士夫妇从苏宁广场到山语银城后,向他们收费140元。

  “居然要这么贵?”高女士当场就表示了质疑,请代驾师傅拿出“e代驾”的收费凭证。但该代驾师傅当即表示拿不出来,并称自己是另一代驾公司的, 这让高女士夫妇很是诧异。在高女士的质问下,代驾又改口称:是我一个朋友通过对讲机喊我来接单的,而且告诉我这单生意至少在100元以上。面对代驾师傅如 此“逆天”的回答,高女士只得报了警。在等待警察来的间隙,高女士和另外两个朋友通了电话,一人从苏宁广场到蠡湖1号,代驾费收了70元,另一人则是到惠 山区的加洲洋房,中途还绕了点路送一朋友回家,也只收了100元。“钱倒还是小事,关键是代驾师傅根本不是通过‘e代驾’的平台接的单,感觉自己的安全隐 私受到了威胁。”高女士说,这让她越想越后怕。如果当天晚上只有她一人,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据高女士介绍,经过警察的调解,最终代驾费降到了90元。但当高女士表示还想投诉时,公安部门明确表示不在该部门受理的范围。那么,到底哪个部门能监管代驾。

   市民

  吐糟

  移动互联网业务监管空白

  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虽然各大打车软件都有自己的一套考核体系,也以热线电话和邮件等形式开通了监督渠道。但是,作为消费者,一旦纠纷不能协商解决,就会想到向主管部门投诉。那么,类似“滴滴打车”、“快的”这类打车软件,是否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市运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打车软件,无论从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还是行业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条例等,都未赋予运管部门监管的权力,眼下他们没有 办法对软件打车遇到的问题进行监管。由于这些打车软件并未列入无锡市统一召车系统中,因此这类软件预约出租车时,只有与出租车行车轨迹相关的投诉才能得到 受理,而司机爽约、所召车辆类型不满意等问题,则无法受理。另外,若是通过打车软件召车,乘坐的是私家车性质的运营车辆,也就是这些软件上所称的“专 车”,则不在监管范围内。

   提案

  声音

  打车软件不能妨碍交通安全

  除了市民对于乘车软件的服务和投诉多有“抱怨”外,市政协委员也关注了打车软件可能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

  无锡美德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文成是今年的无锡市政协委员。黄文成认为,虽然打车软件方便了市民叫车,也节省了司机等待的油钱, 但缺少政府监管规范,正侵害着市民的出行安全。“开车最忌讳就是分神,司机时不时要去看手机,一不留神就会发生交通事故,隐患实在太大。”黄文成还认为, 打车软件频繁发声干扰了司机,既要想着抢单,又要留心路况,年纪大一点、反应慢一点的司机就可能“应接不暇”。尤其,黄文成提到了一些“眼神”不好的司 机,看手机已经要“”着屏幕了,还怎么四下关注路况。

  此外,黄文成也认为,打车软件的“通报”声音也影响了乘客的坐车心情,“原本安静的出租车内变成了各种地点汇报集合的场所,实在有点烦”。对此,黄文成建议,政府应该加强监管,确保出租车在行驶过程中打车软件不能启动,司机要接单必须是在车子静止的状态下。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