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散办依法行政 开创散装水泥工作新局面

15.06.2016  05:49

6月13日,南京市散办在《南京日报》发表了《依法行政,开创散装水泥工作新局面》的专题文章,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发展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的工作成就。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2010年颁布后,我市就将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十二五”期间散装水泥重点工作,通过会议、网站、报刊、散装水泥宣传周、开展各种培训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学习和宣传贯彻,并制定我市发展散装水泥,以及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有关政策规定,使《条例》精神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全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各项主要工作指标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我市水泥行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关停所有立窑水泥企业,其中部分企业转型为水泥粉磨站,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推动全市水泥散装率得到较大提升,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

 

市、区两级散办以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为核心,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5年来,市散办对23个违反《条例》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立案查处,共处罚款84.57万元,对禁止现场搅拌、禁止使用袋装水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推广预拌砂浆,是发展散装水泥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我市“十二五”散装水泥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散办的积极推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市采取政策扶持、质量监管、技术培训、典型示范、行政执法等措施加大预拌砂浆推广力度,使得我市预拌砂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拌砂浆生产能力、实际生产使用量处于国内同类城市前列、保持省内领先地位。

江苏省散装水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是我省“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重点工作,是实现散装水泥工作从城区向乡镇拓展的重要工作抓手。我市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开展散装水泥示范乡(镇)创建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筛选创建目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创建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得乡镇(街道)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有15个乡镇(街道)通过了省发展散装水泥示范乡镇考核验收,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数字揭秘南京“兴散十二五

  3958万吨

十二五”期间,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完成3958万吨,节约标煤60.67万吨,减少水泥损耗142.49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5.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25.6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7124.4吨。“十二五”末全市水泥散装率达到83.93%,较“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1.67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全市预拌混凝土累计供应量1.67亿立方米,比“十一五”增加约一倍,共节约标煤221.67万吨,水泥1332.48万吨,综合利用粉煤灰、工业矿渣粉等工业固体废弃物3000万吨。

  760万吨

  “十二五”期间,预拌砂浆累计供应量760万吨,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倍,共节约标煤5.44万吨,水泥32.68万吨,黄砂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4万吨,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64.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