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年均确诊老年痴呆症患者逾500名

17.09.2015  10:43

每年9月21日则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将每年的9月17日设为“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在我市,随着长寿老人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比重上升,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

 

 

老年痴呆症患者  年龄多在65岁以上

 

日前,一名75岁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市二院就诊。家人介绍,这两年,老人记性越来越差,常常丢三落四,他们一直都以为这是衰老的症状,谁知,最近他们发现老人竟然不认识亲戚了,赶紧带老人来医院仔细检查。这名老人被确诊为中度老年痴呆。

 

市二院副院长陈青松介绍,老年痴呆分多种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随着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我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85岁以上人群中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症。近年来,市二院平均一年确诊500名老年痴呆患者。这些患者大多年龄在65岁以上,但也有50多岁的患者。三年前,一名55岁的市民被家人送到市二院诊治,那时,这名患者的症状是迷路、记忆力下降、烧菜不记得放盐、不记得关煤气等,如今病情已发展到大小便失禁。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痴呆患者也呈增长趋势。医生介绍,由于平时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人老了“糊涂”是正常现象,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被确诊时已到中晚期。

 

今年警方助10名痴呆症老人回家

 

8月15日,新桥镇一居民报警称,他82岁的父亲走失了,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经常迷路。我市警方联动寻找这名老人,老人的亲人也到处寻找。以前这名老人走失,都能在一天之内被找到,这次过了两天仍没有消息,他的亲人焦急万分。三天后,家人得知老人在泰兴救助站。原来,老人一个人走到了泰兴,又说不清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被送到了泰兴救助站。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人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老人迷路走失或发生事故。据市110指挥调度中队介绍,每年,我市警方都会接到一些寻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报警,今年以来已接到此类报警10起。这10名患病老人有的是出了家门后迷路走失,有2人是在医院时,在亲人取药等情况下,一个人走丢了。幸运的是,他们大多在警方和亲人共同努力下,在家人报警当日被找到。

 

老年痴呆症患者除了记性差、经常迷路等症状,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还有妄想、不睡觉、尖叫等。今年8月27日凌晨3时许,城区一名七旬老人从四楼跌落,躺在一楼院子的地上动弹不得,经警方、消防人员及时营救,所幸没有生命危险。医生诊断,老人身上两处肋骨骨折。老人的儿子介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半夜醒来后常趴在窗口张望,这次一不小心掉了下去。

 

老年痴呆症可以从多个方面预防

 

专家介绍,有抑郁症病史、脑外伤病史、老年痴呆症家族史的老人,以及文化程度低的高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提高预防意识、家人的细心照顾和陪伴,对防治老年痴呆症很重要。我市医疗机构也在加强防治老年痴呆症。

 

今年,市人民医院在门诊新设立老年医学科,在新病房大楼建成后,也将专门设立老年医学科病房。该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郭燕介绍,老年痴呆症可以从多方面预防,其中运动和饮食非常关键。今年,她将到元林老年大学授课,并将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向广大老年人宣传老年痴呆症的预防措施,带动更多老年人通过运动防治老年痴呆症。

 

陈青松介绍,老年痴呆症虽然具有不可逆性,但通过治疗,病情进展速度可以减慢,也能改善患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市二院正在新建病房大楼,新楼内将设失智病房,医院将专门成立老年精神科,治疗老年痴呆症等。

 

九大信号可预知老年痴呆症

 

1.记忆障碍。常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

 

2.视力障碍。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语言障碍。听者不能听清所说话语,口吃而含糊。

 

4.书写困难。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甚至写不出自己的名字。

 

5.失用和失认。原来可以熟练地骑车、游泳,病后不会了,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6.计算障碍。购物不会算账,严重的连最简单的加、减法也不会了。

 

7.判断力差,注意力分散。

 

8.精神功能障碍。常常出现狂躁、幻觉、性格改变等。

 

9.运动障碍。无目的地来回走动,到处开门、关门,大小便失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