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审计局积极谋划六类审计项目全覆盖策略

19.12.2014  19:58

      近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要求,镇江市审计局认真筹划明年审计工作,结合实际,初步确定了六类审计项目的全覆盖审计策略。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方面。重点落实预算法修正案、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等文件,着力在审计中体现新预算法对预算安排的恰当性、转移支付的规范性、地方债务的可控性等事项的规定;结合上年度审计情况,明确将政府性债务、存量资金、政府资金使用绩效和政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列为预算执行审计的4个关注重点;按照预算法修正案“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的要求,结合镇江市人大今年出台的“全口径预决算暂行办法”,主动跟进我市全口径预算改革进程,为编好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会保障资金“四本预算”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部门预决算审计方面,在横向上,按照关键部门每年必审、其他部门五年“轮审”一次的思路,制定全市82家一级预算单位审计计划,并按职能划分给各处室,各处室挂钩联系部门;审计方案设计注重规范性、统一性,体量较小的预算单位统一按照“简易办法”实施。在纵向上,针对具体单位,把“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使用的规范性、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循着资金流向这一主线,加大对二级、三级预算单位的延伸力度,确保所有问题和疑点一查到底。
      专项资金和民生资金审计方面,分析梳理2014年度财政部门安排的18.72亿专项资金结构,根据资金体量、重要性的区别,按照关键资金每年必审、其他重要资金5年“轮审”一番的思路,排出今年几年的拟审计项目清单;启动“1拖N”的市县一体化联网审计平台建设,计划用2—3年的时间,逐步建成公积金、社保、地税等联网审计平台,依托上述平台,对全市相关资金实现全盘、动态掌握,并组织开展全市“一条鞭”审计项目;明年将进一步加大对扶贫、解困、养老、教育、住房、医疗、水利等与民生休戚相关的热点资金的关注,针对问责、问效、问绩“三位一体”。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在今年386个评审(审计)项目基础上,联系发改部门掌握项目信息,及时更新项目库,将投资量3亿元以上的项目均纳入评审和审计范围,与财政分工监督任务,并充分借助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明年着手制定镇江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动态管理的意见”,建成政府投资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在目前以决算审计为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预算审计和跟踪审计力度;根据今年制定的“征地拆迁管理办法”,今后逐步实现拆迁项目的审计全覆盖。
      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审计方面,根据镇江市实际情况,明确两个重点监督领域。一是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汲取今年国土审计经验,根据市国土部门提供的上年度资源出让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综合权衡确定审计项目;二是国有资产处置和股权出让交易领域,以国资委确认的上年度发生情况作为审计立项依据,全面关注国有资产处理、配置和产权转移等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促进国有资产有效使用和合理流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在目前采集126名市管领导干部信息的基础上、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明年重点抓好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的培训和应用;落实领导干部A、B、C三级分类管理,制定实施细则,确定A、B、C三类领导干部的审计频率、重点事项和相关要求;依托数据库资料,结合年度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安排,制定3--5年的审计计划;建立完善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结果通报、问题追究等机制,构建通过审计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