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审计局扎实推进民生审计工作

31.08.2015  14:50

  2015年,南京市审计局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重的工作理念,持续把民生审计摆在突出位置,在审计立项阶段,邀请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做到“问审于民”,把涉及人民群众权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审计监督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把涉及民生的资金和项目作为每个审计项目的重要关注点;在审计报告阶段,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及各方的意见,把审计建议与民情、民意、民生相结合,使建议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建设性。2015年全局民生审计项目占全年项目的30%以上。
                        抓重点,组织市区两级审计力量开展“百村审计”
  当前,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释放出的巨大红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和体量已远非昔日可比,但村级集体对“三资”的处置监管,由于各种原因还比较薄弱,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此,今年该局将全市村(社区)经济运行状况作为全局重点项目上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审计100个行政村和社区,涵盖全市所有区,审计内容包含村级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重点关注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以及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关注村(社区)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关注村务公开、钱账双代管、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的执行情况。揭示在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和强化村级权力监督的对策与建议。该项目项目范围之广、抽审数量之大、参审人员之多,为南京审计史上之最。
                        惠民生,加大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力度
  该局重点组织了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教育费附加征管使用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等项目的审计与审计调查。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审计中,重点关注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资金配套、棚户区改造规划及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质量管控等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情况,揭示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筹集管理不严格、土地出让金流失、资金闲置、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教育费附加征管专项审计调查中,重点关注全市教育费附加支出的去向、结构及对中长期教育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揭示在教育费附加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促进教育费附加科学高效使用。在社保基金预算执行审计中,紧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综合分析和政策落实等四个环节,揭示社保基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社保基金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促进社保基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基金运行安全、有效。
                        促落实,开展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
  该局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重点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情况审计调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情况审计调查中,全面了解全市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运转情况以及各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影响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因素,揭示在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出台生态补偿实施细则、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分配制度、统筹安排生态补偿资金、加强监督考评管理等建议。在“公交都市”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中,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对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和措施保障等因素的分析,重点检查公共交通政策目标实现情况,关注公交专用道路规划、场站建设和财税补贴等保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关注政策措施落实的绩效。提出突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引领作用、突出公交优先目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等十余条审计建议,为社会公共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