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首晒市内各地空气质量“座次” PM2.5成决定因素
中国江苏网11月21日讯(记者 颜旻)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首张市内各地空气质量排名表日前公布。全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1月上旬PM2.5浓度排名显示,开发区监测点以每立方米63微克PM2.5浓度排名榜首,赣榆区监测站点PM2.5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居末。
市环保局污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连云港市2014年保障冬季空气质量临时管控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将在今冬空气质量管控时段内,对各国控、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PM2.5浓度及排名进行公布。据了解,目前全市各县区共设有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点位,其中市区5个点位分别布置在开发区恒瑞医药公司、墟沟核电专家村、市环境监测站、洪门派出所和赣榆区监测站,其他三县各有一个监控点位,实现了市域范围全覆盖。各站点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PM2.5、PM10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值。
“空气监测站点在一天中的24小时内,每个小时都更新一次数据,将24个数值取平均数就是当天的PM2.5浓度均值。”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军说,这些指标都实时在省、市环保网站显示,做到了监控无缝对接。除此之外,他们还采取了空气质量24小时预报制度,即今天就能预测出明天的空气质量指数。
在首次公布的全市各地PM2.5情况排名榜上,11月1日至10日期间,全市八个国控、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点对应的区域绝大多数PM2.5平均浓度值都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35微克/立方米—75微克/立方米)范围以内,其中PM2.5浓度最低为开发区,最高为赣榆区,其他各县区均处于65微克/立方米—75微克/立方米区间内。为何赣榆区唯一呈现轻度污染?据环保部门分析,一方面赣榆处在全市最北部,紧靠沿海,受气候条件和风向影响较大,11月份出现的雾霾天气很大成分是华北雾霾区顺北风南下而至,赣榆首当其冲;同时,与监测点位周边各种污染面源较多也有很大关系。
“只公布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中的PM2.5数据,是因为其最受公众关注,也是今年国家和省对大气污染防治最新考核办法的要求,而从目前全市治理情况看,我市完成今年PM2.5浓度值较去年降低2%问题不大。”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刘海军表示,公布排名其实就是用结果倒逼过程,让各地真抓空气治理。据悉,今冬每隔十天就将公布一次各地空气质量排名,对连续3周排名垫底的点位,约谈辖区分管负责人。
排名有偶然治污无止境
各地空气质量排名首次公布,体现了政府部门对“霾之害”治理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也是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当然,正因为是首次,之前没有任何路径可供借鉴,再好的措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逞论PM2.5这个“无孔不入”小得不能再小的颗粒。也许在衡量一地空气质量过程中,由于监测点位的选址、布局,又或是周边环境某天变动,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都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偏差。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空气质量受非人为因素干扰确实存在,增加了偶然性的发生。因此淡定客观地看待某一次排名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因一次排名靠前就沾沾自喜,更不能排名落后就丧失自信。
辩证来看,无论这种方式是倒逼监督也好,以偏概全也罢,其实最大的价值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排名一次两次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当落后成为一种惯性。雾霾成因复杂,大气污染来源广泛,治理措施涉及方方面面,改善措施涉及的责任部门不只是环保一个部门,需要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协调相关部门联动解决,拿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意见,让群众对政府作为眼见为实。
套用一句老话,排名不是目的,只有将纸面上的符号和数字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排名才有意义。治污治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重而道远。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