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八大举措力促农业供给侧改革

21.02.2017  06:37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7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以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为抓手,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幸福农民同频共振,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如何改?农民怎样实现持续增收?2017年,南京市力推八项举措。
        举措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着力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生产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增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经济林果、健康畜禽和特色水产为主导的六大产业体系,打造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沿江生态农业保育带、绿色生态农业区、高效设施农业区、丘陵特色农业区、两湖特色农业区为总体空间布局的“一环一带四区”特色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农户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开展股份合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集群、联合发展,发展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43%,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比重达78%。
        加强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
        培育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以上,累计认定“三品一标”产量占全市食用农产品产量的比重达到42%。
        举措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500名农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挂钩指导全市5000户优秀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推广。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重点围绕40个市级以上园区组织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提升年”活动,培育建设南京白马农业高新产业开发区,力争申报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打造好10家市及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区和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强镇街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气象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
        举措三: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生态功能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
        完善市级300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模式,大力发展管道、喷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严格执行畜禽禁养区管理制度,全面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强化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范管理。2017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7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以上。
        推进绿色南京建设
        启动实施南京绿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防护林和生态涵养林建设,改造更新道路两侧绿化,完善原有的沿水生态涵养林带和工业防护林带,构建完整优质的城市绿色廊道。
        举措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新建美丽乡村示范区200平方公里。2017年建设示范村40个、特色村40个和宜居村100个左右,江宁区、浦口区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达50%以上。
        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民宿业
        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开通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10条以上,每年建成民宿村10个左右,形成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民宿产品。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加大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2017年培训农村电商人才1000人,农业电商主体数量达3500家以上,年交易额达60亿元,建成江宁、浦口农业电商产业园区。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2017年建设市级及以上智能农业示范单位30个以上,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达17%。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2017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2:1以上。
        举措五:全面优化增收路径,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支持农民创业致富
        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至30万元,并给予全额贴息;涉农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给予50%贴息。
        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
        2017年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
        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支持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增加集体收入,提高农民参与集体资产收益分红比例。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统一登记试点。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继续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百企挂钩帮百村”、派驻“第一书记”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带动、产业发展驱动、保障措施兜底等帮扶措施,深入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2017年确保30%的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实现脱贫摘帽。
        举措六: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三带九片”和27个核心示范区,重点抓好浦口区三合圩、江宁谷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新、改建四级以上双车道农村公路450公里,新、改建农路桥梁16座。
        大力提升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2017年,新建211个重点发展村污水处理设施,同时修复存量设施,鼓励村民自建家庭处理设施,使村污水处理设施(含家庭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0%,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到80%以上。
        启动新一轮土地综合整治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促进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稳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免费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7年,每个区免费开展3000人次以上的国民体质监测。
        举措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
        以2017年全面完成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为目标,深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用地。探索乡村旅游用地新模式,积极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在国家统一政策框架指导下,慎重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
        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统筹力度,集中使用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探索农村空心化再造路径,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为发展方向,吸引城市精英群体“反哺”家乡,引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盘活闲置资源,聚焦特色产业,完善服务功能,实施空村再造。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运作,打造农业投融资服务平台,2017年完成股权投资1.5亿元以上。
        举措八: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在资源配置、工作精力、项目安排等方面,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优化郊区镇街考核体系,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围绕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扶贫救济、惠农补贴、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小官、小案、小事”,从严管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持续推进“文明村镇”、“美丽乡村、温馨家园”等建设,力争省级以上的文明单位和行业参与率达90%以上。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机制,区域较大的镇街可适当划分片区设立“便民服务分中心”,开展代办陪办、上门办理等服务。巩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推进街道和社区书记访谈,发挥创新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