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三个突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20.05.2015  16:30

近年来,南京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按照“五个水利”(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法治水利、人文水利)治水理念,以生态清洁为主题,结合全市“美丽乡村”和“水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受季风性气候和台风影响,加之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规模化开发的增多,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以来,南京市投入专项综合治理资金1.4亿元,完成29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不仅打造了高淳区马家宕、“慢城”,溧水区环山河、傅家边、西塘,江宁区石塘、朱门、黄龙砚,浦口区余冲,六合区金牛山、大泉等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同时也建成了高淳区石墙围村、溧水区焦赞石村、江宁区姚家村、浦口区费渡村、六合区长江村、栖霞区合新村等一批典型“水美乡村”。这些小流域和“水美乡村”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夯实了当地基础设施,当地生态环境和用水条件也改善明显,同时农林产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居环境也显著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已初步展现了“水碧、村美、业兴、人乐”的美好景象。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南京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态清洁为主题,结合“美丽乡村”和“水美乡村”建设,做到三个“”,在治理目标上坚持“三个服务”,在治理项目上注重“三个整合”,在治理实践中凸显“三个层次”,进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

一是在治理目标上坚持“三个服务”。围绕“项目夯实基础,水保促农增收”的原则进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培育当地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当地农民致富,服务当地人居水环境提升。

二是在治理项目上做到“三个整合”。即资源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整合。在“资源整合”方面,依托小流域自然资源优势,将小流域工程建设与生态旅游品牌打造相结合,塑造小流域内生态景观,同时挖掘当地历史文脉,为促进当地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资金整合”方面,坚持小流域治理中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治山治水的积极性,促使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小流域治理方向流动,加快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步伐;在“项目整合”方面,在水利水保项目内部与农村河道河塘清淤、农田水利重点片区、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水利风景区建设、“水美乡村”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在与涉水涉农项目之间,重点与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宕口治理、林网绿化以及村庄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努力做到综合治理与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

三是在治理实践中凸显“三个层次”。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由点延伸到线,从线拓展到面,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点、线、面”既是不同类型治理单元的表现形式,也是治理实践不同层次推进的渐进过程。江宁区石塘小流域、溧水区环山河区域、高淳区“国际慢城”区域分别是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线”、“”的特色典型,并已积极申报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供稿:南京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