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绘画墙” 诗情画意增添别样韵味

09.09.2015  12:14

导读:朝天宫所在的冶山道院地区是南京城最早的城市雏形之一,人文底蕴深厚的朝天宫,也早已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符号。在朝天宫附近的小王府巷,扬子晚报记者便被一条深幽的绘画墙吸引了目光,朝天宫、太平天国石达开的翼王府……除了绘画,墙面上还写有不少历代文人骚客在此抒发感怀的诗作。这条小巷之中的画作都出自南师大美术学院陈佳和同学张阳阳之手,陈佳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到新街口时经常会路过小王府巷,但没想到这条不起眼的小巷不仅有一座古清真寺,还是翼王府的所在。她和同学花了3个星期完成了小巷的绘画墙,也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块地域的历史。

一条幽静的小巷,一面普通的白墙,在有了画作的装点之后则可增添别样的韵味。扬子晚报记者昨天采访时发现,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辖区内的甘雨巷、小王府巷、张府园等地,普通的围墙成了文化志愿者们的创作之地,街头巷尾的“绘画墙”也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百年老宅绘就西门印象

城墙城楼,拱桥流水、市井街坊、民居古建、水泊船舫、桃红柳绿……在甘雨巷54号一处老宅出新的外墙上,一幅巨大的《金陵西门印象图》不仅令过往行人眼前一亮,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幅精美的“墙体绘画”,更有不少人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品味画作中的一点一滴。

从5月到8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民族之家书刻馆创始人袁茂林终于在这处有着130年历史的古民居外墙上,创作完成了《金陵西门印象图》(详见7月17日扬子晚报《热心居民绘制城南古民居胜迹图》)。这幅50平方米的画作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笔法,描绘出了“老南京”记忆之中古金陵城西原有的地貌胜迹风情。

大理石上巧作画

百年老宅的外墙能作画,大理石上同样可以挥毫泼墨。在张府园一处单位的外墙,扬子晚报记者就见到了一幅幅镶嵌在玻璃框中的画作,与一般绘画不同的是,这些画作的载体既不是画纸也不是外墙,而是大理石。就在记者拍摄之时,恰巧碰上了画作的主人——南京市美术教育学科带头人、慧园街小学美术老师曹秋林。

早春、登高……11副在大理石上绘就的画作不仅色彩明快,不少还与南京的节气有关,不过更令记者意外的是,这些绘画的构思还巧借了大理石的天然纹路。曹秋林介绍说,南京素有石头城之称,赏石文化也比较盛行,他便利用自身特长,将赏石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作为朝天宫街道的文化志愿者,受到街道邀请的曹秋林欣然在外墙上的大理石飞舞着画笔,绘就了一幅幅大理石之画。 

街巷画作说历史

朝天宫所在的冶山道院地区是南京城最早的城市雏形之一,人文底蕴深厚的朝天宫,也早已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符号。在朝天宫附近的小王府巷,扬子晚报记者便被一条深幽的绘画墙吸引了目光,朝天宫、太平天国石达开的翼王府……除了绘画,墙面上还写有不少历代文人骚客在此抒发感怀的诗作。这条小巷之中的画作都出自南师大美术学院陈佳和同学张阳阳之手,陈佳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到新街口时经常会路过小王府巷,但没想到这条不起眼的小巷不仅有一座古清真寺,还是翼王府的所在。她和同学花了3个星期完成了小巷的绘画墙,也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块地域的历史。

诗情画意”写满墙

我们这里到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采访中,小王府巷的一位住户李女士笑着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除了各种绘画,在临近的小板巷还悬挂有不少古诗,带着孩子路过的时候赏赏画,读读诗,感觉特别有意境。不仅如此,围墙变身“绘画墙”也为周边的环境增色不少,李女士介绍说,小王府巷比较逼仄,原先环境也不是很好,有了“绘画墙”不仅整体环境变得明朗许多,乱扔垃圾的人也少了。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