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之镇光福再造美术人才高地

04.03.2015  09:36

  2014年度“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近日公示,光福核雕艺人陆小琴作为唯一的工艺人才入围公示名单。近年来,光福镇通过打造工艺美术人才高地,培育了一大批民间艺人。2014年,该镇12名工艺师获评“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人获评吴中区“文化产业领军人才”,4人入列区“文化产业重点人才”行列,5人入列区“文化艺术重点人才”行列。

  虽然被誉为“中国工艺雕刻之乡”,但局限于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光福镇工艺从业人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不少人都是高中一毕业就跟着师傅学手艺。目前,像玉雕、核雕、佛雕等大部分经营户以家庭作坊为单位,散落在各处。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不少“散户”在选料、设计、加工时往往会随大流。

  “有一阵子流行白玉,很多玉雕经营户一拥而上做白玉,导致白玉市场供货不足;有一段时间仿古件很受欢迎,不少人又转型去做仿古件,并不去思考是否适合自己。”光福镇党委书记许文龙说,这些民间艺人的手艺都很赞,但如何引导他们,避免跟风随大流,打造自己的品牌意识,这些都是政府需要做的事。为此,光福镇多措并举,积极扶持各类工艺师通过学院进修、参评奖项、参加展览、职称评审等途径,建设一支德艺双馨、梯次配备、结构合理的工艺美术人才队伍。2014年,旨在打造“工艺美术人才高地”的苏作工艺学院正式挂牌,接着光福苏作雕刻班开班。据了解,苏作雕刻班由苏州工艺美院面向工艺美术行业推荐考核择优入学,光福的雕刻艺人均可报名参加,毕业后获得成人大专文凭。

  “苏作工艺学院提供订单式培养方案,以基础人文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分制的形式对大师工作室内的学徒进行考核”,许文龙说,这种全新的成人教育机制有望提升光福镇玉雕传承人的学历水平、知识储备,为产品创新提供动力。

  光有学历还不够,如何让艺术更好地融入民间艺人?去年,光福镇端出了“光福工艺美术大讲堂”这道文化大餐,采用系列讲座定期开班形式,所有市民和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可以参加,其中既可以欣赏业内最先锋的作品,也可以聆听专家剖析工艺美术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对文化知识有需求的民间艺人还能在此与大学里的专职教授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如何有机结合。许文龙介绍,如今大讲堂已经开讲4期,受训人数超200人。很多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户借助这个平台,得以与陆小琴、马洪伟等大师交流、取经,对于很多习惯于“闭门造车”、效仿式创作的手艺人来说,这样的讲座很有必要。

  近年来,光福镇打造的人才培育“温室”步入开花结果阶段。在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众多光福工艺精品闪亮登场,参展总数量占吴中区展馆的80%以上。“经过培训后的光福艺人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只要有展示的机会,他们就会把得意作品拿出来,与各路艺人一同分享,相互学习”。许文龙说,依托光福工艺街、冲山佛雕街、光福红木交易展示区等平台,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工艺精品从这里诞生。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