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智能工厂示范先行 石化业新常态下寻突破

19.11.2015  12:13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与推广,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召开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九江石化宣布将于2015年底在行业内率先建成投用智能工厂,并出台企业级智能工厂标准规范体系。经济新常态下,石化行业面临市场增速下降、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安全、环保刚性约束加大等诸多严峻挑战。九江石化建设智能工厂取得的成效表明,传统石化行业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石化流程型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石化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转变,摆脱需求增速下降、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对加快我国石化流程型行业的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辛国斌在会上指出,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之一。工信部2015年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包括九江石化在内的46家智能制造企业成为工信部首批试点示范企业。
  辛国斌表示,要准确把握制造业及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既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关键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石化行业如何提质增效,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辛国斌强调,要深刻认识智能制造对石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是智能制造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企业从生产方式到管控模式的变革,使企业具有更加优异的感知、预测、协同和分析能力,优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提升。二是智能制造可以提升危化品的安全发展水平。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建设安全可控的智能工厂。同时,信息化、智能化在提高化工园区安全发展水平、保障危化品仓储安全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智能制造能够促进协同创新,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水平。他指出,石化行业对装备的依赖性很强,装备先进与否,决定着行业的进步程度。智能制造带动智能装备的发展,也带动了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工信部在遴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过程中,突出强调了要采用国产设备。九江石化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国产装备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智能装备与流程工业的协同创新,将切实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辛国斌对石化行业下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编制好石化化工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的要求,结合石化行业实际,重点在行业创新发展、两化深度融合、绿色制造、化工新材料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控制化学品风险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二是要夯实智能制造基础,稳步推进试点示范。他指出,智能制造的重点和难点是标准化工作。他要求下一步在多方协同、实践的过程中制定出能够在整个石化行业推广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三是要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加快推广工作。他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提出明确要求,要求这些企业抓紧组织研究,尽快拿出智能制造试点方案,提出具体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其他企业也应该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四是要加强政策扶持,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和推广工作不断深入。他透露,工信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拟通过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加大对智能制造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也积极向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工信部正在编制智能制造实施方案,也会对石化行业的智能化改造给予重点关注。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济师、股份公司副总裁雷典武表示,中国石化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在完善提升现有4家智能工厂试点的基础上,打造智能工厂升级版并扩大试点示范范围,同步推进智能油田、智能管网、智能物流、智能服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