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利润反弹 回暖仍有压力

28.03.2016  10:18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1亿元,同比增长4.8%。

  利润小幅回升今年年初工业指标出现了回暖。去年全年工业利润下降了2.3%,为多年来首次下降,其中,12月份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4.7%。而今年1至2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4.8%。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表示,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存在几个原因:首先,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增长加快。1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增速比2015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5年12月份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1至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降幅比2015年全年收窄0.1个百分点,比2015年12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收窄对企业利润增加产生积极影响。再次,石油加工、电气机械和食品等行业对利润增长贡献明显。

  企业压力依然较大

  不过,虽然1至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一定增长,但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2015年1至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4.2%。如果与前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了0.4%,带有恢复性增长的特征。

  在所有行业中,采矿业利润大幅下降,利润总额减少81.4亿元,同比下降12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了72.9%。

  另外,去库存压力不减。2月末,尽管产成品存货增速明显回落,但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达16.5天,比2015年末增加2.3天。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也在继续上升。1至2月份,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7.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2.4天,同比增加2.8天。库存和应收账款偏高,增加了资金运行成本,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值得参考的是,不久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

  回暖仍需多举措

  下一步,降成本依然是着重点所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5元左右的高位,2015年1至11月份为85.97元,同期企业利润率仅为5.57%。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降成本备受关注。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由于最后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涉及企业数量多、影响大,营改增的最后落地,将成为降成本的一记重拳。

  除此之外,产能过剩也严重影响着企业利润。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及“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并与国企改革、产业升级等协调配合推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产能合作分论坛上表示,国外众多国家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可以带动中国钢铁、有色、建材等上下游行业的优质产能走出去。宁吉喆透露,中国已与数十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未来还要具体落实产能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