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今年第一轮巡视结束 加快清除“国企存量腐败”

08.05.2015  13:28

龙虎网讯  中纪委五次全会提出,“今年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实现对中管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

2月11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指出,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王岐山在会上宣布,对26家央企进行今年首轮专项巡视。

按照中央巡视组此前的工作安排,中央第三巡视组于5月3日结束了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专项巡视。至此,2015年中央第一轮巡视全部结束,工作时间约两个月。

中央为何把巡视作为反腐利器?本轮巡视具有什么特点?当前的巡视全覆盖进入到哪一个阶段?《新华访谈》栏目专访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畅谈巡视工作相关问题。

巡视制度我国独创 彰显制度自省与自信

[新华访谈]:2015年第一轮巡视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鲜明完整地阐释了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巡视专题报告也首次成为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内容。为何巡视工作的成绩在十八大后越发凸显,中央为何要把巡视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高波:巡视制度是中国原创性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核心制度,也显示出我国的制度自信。首先,巡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能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的制度;第二点,它是党内监督重要的制度载体。放眼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党在党内监督和自由纠错上,都没有如此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度。

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提到巡视制度,但当时这个制度的监督作用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原来的巡视制度从功能、任务、方式方法到结果运用,和现在相比有很大差别。

过去的巡视组,还要肩负发现好干部的任务、帮助人家总结先进经验等任务,这是巡视的目标定位出现了错位。而现在中央文件对巡视制度的目标任务表述得很清楚,就是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从反腐败的角度来说,就是发现已经发生的腐败问题,清除腐败存量,从观念到组织到方法都带来革命性变革。

因此可以看到,从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常规巡视还是专项巡视都不是偶然的,是精心谋划和顶层设计的结果。

腐败存量不容低估 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

[新华访谈]:从巡视全覆盖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巡视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2015年第一轮巡视为何选择央企作为巡视对象?

高波:从结果看状态,从各个地方的巡视情况来看,反腐败形势的确还是严峻、复杂、胶着,清除腐败存量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从三个维度中可以看出:一是量,一巡就能有重大发现,一巡必中;第二个是质,问题官员级别高,问题性质很严重;第三个是势,现在是系统性的腐败,窝案串案、法律上讲的腐败犯罪“既遂”问题较多。巡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也证明了这项制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盲目悲观。

目前的巡视工作总体思路是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在相互补充,中央巡视和地方巡视在相互促进,当前的反腐败依然在治标关键期当中。

对地方和党政机关的巡视,很大程度上是保障政治安全,而国有企业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有数据显示,2014年,国企利润仅比上年增长3.4%,而负债超过66万亿元。为了维护经济安全,必须把国企反腐放到突出位置。因此,2015年第一轮巡视聚焦在央企反腐。这是在常规巡视加速实现对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力求快速实现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的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