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 将公平正义送到百姓心里
中国江苏网4月20日讯 都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宝应县人民法院氾水法庭庭长杨爱成承办的案件,老百姓信服、党委政府称赞。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以来,氾水法庭实现“四零”,即“零信访、零申诉、零发改、零投诉”,氾水法庭先后获得“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等多项省级表彰,杨爱成也荣获“江苏省法院执行工作先进个人”、“扬州最美法官”等称号。
杨爱成所在的宝应县人民法院氾水法庭管辖柳堡等4个乡镇。
法庭案多人少,只有三名审判人员,人均每年办案近300件,杨爱成2010年来到氾水法庭后,在抓好主业、带好队伍的同时,坚持带头办案。白天忙着调解、开庭,晚上忙着写判决书、查阅案卷。
基层法庭每天面对的大多是婚姻家庭继承、邻里侵权等民事纠纷。农村诉讼一般多为邻里小纠纷、小矛盾,只要准确把握群众诉求与困难,大多能顺利审结。难的是法庭辖域面积大,很多群众居住地离法庭较远,有时当事人为一个小官司需要来回奔波,既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
要为群众办好事,得先让群众好办事。为最大限度地给家住农村的当事人提供方便,杨爱成对当事人是出了名的“四不传”:即老弱不传、病残不传、农忙时节不传、逢年过节不传。每当遇到这些案件,无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杨爱成总是携卷下乡,用自己的“多跑腿”换来群众的“少折腾”。
杨爱成还和同事们一起,捧着国徽,背着电脑和文书走在乡间小道上,将巡回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几年时间,他跑完了氾水100多个村,基本是每月开展一次巡回法庭。巡回法庭由3名法官组成,他们不定期地在田间地头、村委会等现场开庭,依法定分止争。
“上门办案是我们的基本功,需要我们多到田间地头走走,用老百姓能接受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有一起案件让杨爱成印象深刻。因不赡养自己,身患绝症的赵老汉将五个子女告到了法庭。杨爱成和同事采取巡回法庭的模式,来到赵老汉家。通过调查,杨爱成发现,子女不赡养老父是由于在财产上有分歧。找出矛盾症结后,杨爱成找到老人的五个子女,向他们讲法律,讲人伦,从古人的“父母在不远游”,说到现代的孝子张尚昀背母求学。最终使五个子女认识到错误,该案圆满解决,赵老汉也得到了及时治疗。
“公正为民,廉洁服务。”这是杨爱成的座右铭。当地百姓介绍,杨爱成办案公正,他让赢者赢得顺气,输者输得服气。对当事人宴请,杨爱成总是婉转拒绝。在法庭内部,他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层层监督,杜绝腐败现象发生。为了维护申请人的最大权益,他不辞辛苦,往返于多地,使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圆满实现。“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能得到当事人的肯定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我就满足了。”杨爱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