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婚姻状况昨公布 30.4岁!苏州人结婚更晚了 30.2%!离结比再创新高

07.01.2016  16:17

      苏州人结婚更晚了,与上一年相比,2015年苏州人平均结婚年龄推迟了0.4岁,为30.4岁,其中男生平均结婚年龄为31.1岁、女生为29.6岁。

      昨日,市民政局公布了2015年度苏州婚姻状况。去年,苏州大市共办理结婚登记55973对,办理离婚登记16884对,跟上一年度相比,结婚登记减少2075对,离婚登记增加452对,离结比(当年离婚人数与结婚人数之比)为30.2%,离婚数和离结比均创新高。

      结婚篇

      30.4岁!

      苏州人结婚越来越晚了

      “女儿29岁了,竟然连个对象都没有!”“儿子都33岁了,催他结婚竟然还说早!”……在过去的2015年里,为子女的婚姻问题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的父母又增加了不少。

      市民政局婚姻登记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苏州人的平均结婚年龄又推迟了。2012年,结婚平均年龄28.7岁,2013年推迟了0.9岁,是29.6岁;2014年结婚平均年龄再次推后,达到了30岁;2015年,结婚年龄延后的趋势继续,又推迟了0.4岁,达到了30.4岁,其中,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31.1岁,女性为29.6岁。从统计数据来看,从2009年到2012年,苏州人的结婚年龄平均在28岁多一点;进入2013年,结婚平均年龄首次进入了29岁;进入2014年,结婚平均年龄一下跨入了30岁大关。

      2013年,姑苏区、张家港的新人结婚平均年龄都超过了30岁;2014年,结婚平均年龄超过30岁的区域又增加了一个:吴江区。2015年,同样是这三个区的结婚年龄超过了30岁,其中,,姑苏区平均结婚年龄为全市最晚,达到32.1岁,其中男性平均为33.1岁,而女性平均为31.1岁。

      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表示,结婚年龄推迟,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年轻人的学历普遍高,大学毕业时都已经24岁了,若读完博士出来都近30岁了。除此之外,房价高、生活压力大,也是年轻人晚婚的一大原因。

      29.7%!

      近三成女性25岁之前完婚

      尽管结婚平均年龄推迟,但是,结婚要趁早”这“句话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数据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在25岁之前就把自己给嫁了。数据同时显示,超过7成的女性、接近7成的男性在30岁之前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当然,结婚年龄的早晚还跟区域有关。在城郊的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以及县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25岁之前结婚的男性和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姑苏区、虎丘区和工业园区。在相城区,25岁之前结婚的男性所占的比例为31.1%,女性为43.9%;而在姑苏区,这个比例只有6.8%和13.3%。

      不过,从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苏州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2015年,25岁之前结婚的女性占全部结婚人数的29.7%,25-29岁结婚的女性所占比例为43.6%。而在2014年和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34.6%、40%和38.2%、38%。同样可以从男性的结婚年龄得到证实,由于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22岁。2015年,18.9%的男性在25岁之前结婚,25岁-29岁之间结婚的比例高达47.7%。而在2014年和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23.5%、44.2%和26.3%、42.6%。

      减少2075对!

      近年来结婚人数像“过山车”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5973对,比上一年再次减少了2075对,再次跌破6万对。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苏州的结婚人数变化较大,很多时候受外界因素影响。2009年,苏州大市范围内的结婚人数为65969对。不过到了2010年,结婚登记的人数就急剧下降,为55572对,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0397对,受生育低谷引起的结婚人数少、外来人员减少和“寡妇年”等民间流言的影响,原本打算在2010年年初结婚的新人不少改到了2009年年底结婚登记。到了2011年,结婚人数再次回到6万以上,为66347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2010年不适宜结婚”,所以推迟到2011年才结。2012年,结婚登记人数维持在62465对;2013年,结婚登记人数也基本平稳,比上一年仅仅增加227对,为62692对;2014年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58048对,比上一年一下子减少了4644对。

      离婚篇

      30.2%!离结比创新高

      苏州人引以为傲的稳定婚姻越来越不稳定了。2015年,苏州大市共办理结婚登记55973对,办理离婚登记16884对,离婚登记则比上一年增加了452对,离婚人数创下新高。与此同时,离结比也创下新高,一下子越过了30%,达到了30.2%。

      离结比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可以反映人们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情况。

      数据显示,2009年,我市累计办理结婚登记65969对、办理离婚登记12022对,离结比18.2%;2010年,结婚55572对、离婚12269对,离结比22%;2011年,结婚66347对、离婚12431对,离结比18.7%;2012年,结婚62465对、离婚13617对,离结比21.8%;2013年,结婚62692对、离婚16359对,离结比26.1%。2014年,结婚58048对、离婚16432对,离结比28.3%。2015年,这个记录再次被刷新,结婚55973对、离婚16884对,离结比30.2%,创下我市有记录以来的年离婚人数之最,离结比也是创新高。

      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离结比最高,为35.0%,昆山市以离结比33.6%位列第二,上一年离结比最高的姑苏区则以32.9%的离结比排在第三位,太仓市离结比30.5%紧随其后,吴中区、相城区、虎丘区离结比分别是29.9%、29.4%和29.3%,位列第五、第六、第七,其后分别是吴江区28.4%、常熟市27.4%、张家港市26.6%。

      “离结比超过25%就有点高了。”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解释。曾几何时,苏州人当年引以为傲的稳定婚姻已经越来越远去,婚姻幸福度越来越低。

      七年之痒:苏州人婚姻稳定的最大一道“坎”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张亮和王雯7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从最初的恩恩爱爱到如今两人的形同陌路,我们也不知道怎么会走到这一步!”从“婚姻登记处出来,王雯的情绪也是低落到了极致。两人关系的恶化就是从儿子的出生开始,由于婆婆帮忙带儿子,王雯和婆婆在教育问题上有了不少争执,而处在夹芯板位置的张亮既搞不定老妈,也无法让老婆满意,家庭大战隔三差五爆发。老婆越来越不可理喻,而他在游戏中认识的“小芳”则温婉可人,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来自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结婚平均年龄30.4岁,其中男性为31.1岁,女性为29.6岁;离婚平均年龄37岁,其中男性为38.1岁,女性为35.9岁。这也意味着,我市结婚7年左右的中年夫妻最易“散伙”。

      而从年龄段上来看,男性30-39岁这个年龄段离婚人数比较多,占到了44.4%,女性的离婚年龄段集中在25-34岁,这个年龄段离婚的人数均占到全部离婚人数的49.8%左右。

      电影《失恋33天》里一句经典台词:“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离婚的时代之变——离婚似乎越来越简单易得。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其中既包括结婚自由,也涵盖离婚自由。所以,结婚、离婚都是每一个人的自由。

      俗话说得好: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而婚姻如鞋子,合不合适,只有当事人知道。结婚越来越晚,除了一些经济等现实因素以外,也是因为更多的人对于婚姻的期盼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婚姻。离结比高,离婚人数一再攀升,同样也反映着现代的苏州人对于婚姻的态度更加理性——敢爱敢舍、不受世俗观念的禁锢,更不会为了守住一纸婚约而将就凑合在一起。

      或许,这才是婚姻的正确打开方式。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