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人签下江苏首份“生前契约”

23.03.2016  10:59

      “不给儿女增加负担,我有条件办这个事,我要用自己想要的方式与世界道别。”昨天上午,在雨花功德园,89岁的南京老人陈兆荣一笔一画地在一份《生前殡葬服务契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提前将身后事做了妥当的安排。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陈兆荣是江苏签订“生前契约”的第一人。

      “不给儿女增加负担,我有条件办这个事,我要用自己想要的方式与世界道别。”昨天上午,在雨花功德园,89岁的南京老人陈兆荣一笔一画地在一份《生前殡葬服务契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提前将身后事做了妥当的安排。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陈兆荣是江苏签订“生前契约”的第一人。

      89岁老人生前为自己安排葬礼

      陈兆荣生于1927年,退休前在住建系统工作。尽管年近九旬,他看起来仍精神矍铄。他右手握着笔,左手捏着身份证,看一眼,写一笔。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填好后,他轻轻抬起手中的文件,举着身份证,又眯着眼核对两遍,确认无误后,才小心翼翼放下笔,将文件交到雨花功德园工作人员手中。

      一个签名,一串数字,他整整填写约5分钟。这种小心,出于他对手中这份文件的看重,因为这不是普通的签名。这是他与雨花功德园的契约,是自己人生的最终谢幕。在石城公证处公证员的见证下,“生前契约”即时生效。

      “老伴是两年前突然患病去世的,当时全家人手忙脚乱,所以我决定在生前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安排。”因为不用再选墓地,老人选择了雨花功德园的一条龙服务。在“生前契约”中,老人选择的都是基本服务(包括穿衣接运、灵堂布置,在殡仪馆礼厅举办人生告别会,最后与老伴合葬等),非常简单,总共费用才6000多元。

      “生前契约” 或颠覆传统殡葬观念“我身体好着呢,”提起身体状况,陈兆荣很自豪。他膝下有两儿两女,“现在又抱上重孙重外孙了,儿孙满堂。孩子们对我也很孝顺,不愁没人养老送终。”

        身子骨不错,子女又孝顺,为什么要提前“操办”自己的百年后事?陈兆荣说,这源于自己这些年的见闻。“周围有朋友去世了,我去帮忙,看到子女忙得团团转。”陈兆荣说,作为人生的告别礼,葬礼办得风光了子女累,办得简单了又显得不体面。在与雨花功德园工作人员的接触中,他听说了“生前契约”这一服务,先和儿女们商量,他们开始还不太理解。“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人最终都要走的,我把葬礼事先安排好,子女就没有后顾之忧。”老人说,办完了这件事,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才算圆满。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死亡、殡葬都是避讳的话题,我们则希望以更人性化、更温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雨花功德园办公室主任胡静说,其实,“生前契约”在欧美已有约60年的历史,但在国内却少人问津。如果人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规划好身后事,离世时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与世界告别,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关怀。“生前契约”包括临终关怀、治丧服务和丧亲抚慰,不仅极大地尊重了契约人的意愿,也为后人省去诸多繁琐事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对传统殡葬观念的颠覆。

      “生命如歌”读本将免费发放

      在雨花功德园为陈兆荣举行的“生前契约”签字仪式上,一本涵盖临终关怀、全程服务、生前契约三大主题的生命礼仪服务公益读本正式面世。这本“生命如歌”生命礼仪服务公益读本由雨花功德园编印。“我们这本书里面并没有避讳‘死’这个主题,而以‘最后的礼物’‘幸福的谢幕’等强调生命的价值,引导市民如何关爱生命,让逝者走得有尊严。在白事服务方面也有细致的介绍。”胡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