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孩被雷击中心脏骤停 昏迷3天后转危为安

10.08.2015  17:41

  上月26日,扬州10岁男孩宁宁坐在母亲电动车后突然被雷电击中,当场深度昏迷。万幸,一位好心私家车主开车途经事发地,将孩子抱上车,之后又连闯红灯赶到最近的医院。几天前,宁宁转危为安出院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却还有一个心愿未了:找到好心司机,当面感谢救命之恩。

  危急

  孩子被雷击

  幸遇好心司机闯红灯送医

  宁宁家住西区新盛街道,上月26日和妈妈李女士一道去外婆家。回来的途中,突然打雷下雨。心想着没几步路就到家了,李女士说了一句:“抱着妈妈,淋一会儿就到了。

  话音刚落,李女士突然被电击一般浑身酥麻,握着电动车龙头的她一下子歪倒在地。几十秒后,李女士稍感缓解,却发现后座的宁宁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摇摇孩子没反应,李女士赶紧用学过的急救知识给孩子按压心脏。

  “当时吓得魂都没有了。”李女士大声喊着宁宁的名字。这时,一位身穿雨衣的女士骑电动车停下来,见状赶紧帮助拦过路车,第一辆私家车停下时,好心司机帮助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没过多久,第二辆车停下,车主冒雨下车看到孩子的情况后,二话没说,抱起宁宁放上车。李女士也跟着上了车,因为手机没电,还借用好心司机的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

  坐在车上,李女士脑子一片混乱,哭个不停。她只感觉到,驾驶员的速度非常快,一路经过三个信号灯时,基本不是抢了黄灯最后几秒就是闯了红灯。10分钟不到,车停在苏北医院西区分院门口,深度昏迷的宁宁被抢救了一会儿后,医生建议转院。这时,那位好心司机才先行离开。随后,120急救车将宁宁送入市一院西区医院。

  奇迹

  心脏骤停大脑水肿

  10天后,孩子已出院回家

  在重症监护室内昏迷了三天三夜,宁宁总算转危为安,虽被雷电击中后导致心脏骤停,大脑水肿,但因为抢救及时,加上孩子平时身体素质就不错,10天后就出院回到了家中。李女士说,宁宁事后问及怎么会躺在医院的床上,家里人只是告诉他跌了个跟头。

  记者在李女士家中看到,宁宁还全身虚弱地卧床休息,事发时骑的电动摩托车坐垫上被烧出一个洞。李女士虽然一个多星期都在医院照顾儿子,但她的身体也有明显创伤。“想想都后怕,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李女士仍心有余悸,如果当时儿子没遇上好心司机,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救命恩人啊,肯定要找到他当面感谢。”李女士辛苦回忆半天,却只记起对方的车牌号末位是“880”,车身为香槟色,而当时忙着救儿子,连对方姓什么都没问。

  不过,她想起之前曾用好心人的电话打给家人过,根据联系方式,李女士致电,对方婉言谢绝了李女士的好意,并发来短信说:“没事就好,我心里踏实多了!

  连线好心司机

  “换其他人也会出手相救

  昨天,根据李女士提供的电话,记者联系上那位好心司机。在记者一再追问下,他才告诉记者,家住西湖镇胡场村,姓魏,当天下午本来是要送儿子以及亲戚家小孩去上兴趣班,顺路就从西部客运枢纽买车票。

  就在途经事发地前,魏先生还在指着天空的雷电给孩子们看。没行驶多久,他看到前方停着一辆汽车,以为发生了交通事故,缓慢通过时发现情况不对,下车一问,一位身穿雨衣的路人建议把孩子抱到一旁避雨。“避雨肯定不行,都没有知觉了。”魏先生说,当时他来不及多想就把孩子抱上了车。

  一路上,魏先生只是想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就近的医院。同时,他还要保证安全,以80码的速度行驶在文昌西路上,虽然有信号灯,但他在环顾之后飞快地前行。为了能争取救援时间,魏先生拨打电话希望能查到苏北医院西区分院的电话,让医护人员做好急救的准备。直到抵达医院,孩子开始做基础的抢救时,魏先生才离开现场。

  这几天,魏先生也一直想着宁宁的状况。他同妻子提起此事,妻子也觉得这件事做得很漂亮。得知宁宁已经在康复过程中,魏先生才安了心。对于李女士一家想要上门致谢的心意,魏先生表示他心领了,“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现在孩子就是全家的希望,换其他人也会出手相救的。

  【新闻链接】

  在哪里容易被雷击中

  很多人知道打雷时不能躲在树下,但在空旷地带同样有被雷击中的危险。气象专家表示,夏天里“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常见的现象,一阵大雨后,远处的太阳升起来了,天空放晴,但并不代表近处头顶上那片云的雷电活动已经终止,确定不再有雷电时再外出比较合适。

  雷暴天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高树林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另外,雷雨天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尤其是在外旅游、身处空旷地带的游客,雷雨天必须关闭手机。因为手机开通电源后,所发射的电磁波极易引来感应雷,把手机变成避雷针,极易使游客遭受雷击。一些景区应设立“雷雨天禁打手机”的旅游警示牌。

编辑:圣洁